小儿黄疸,该如何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1

小儿黄疸,该如何应对

刘海霞

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621700

黄疸就是肉眼可观察到的小孩皮肤、巩膜、粘膜变黄,这是因为一种呈黄色被称为胆红素的物质在血液中堆积所致。东亚人很容易发生小儿黄疸,约有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而在早产儿中其发生率则更高可以达到80%。这与新生儿某些生理特征相关,使得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迅速代谢,而导致皮肤、黏膜等呈现黄色。

黄疸对宝宝有伤害吗?一般的对小儿的伤害较小,但严重时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进入脑部可以脑部神经结合将脑组织染成黄色,感染神经功能。皮肤黄疸可以自行消退但是脑部神经一旦被感染黄就会坏死,不能再修复。胆红素对神经系统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宝宝智力的下降、瘫痪或耳聋等,可怕的是这些伤害是永久性的,不能恢复。正是因为黄疸会对宝宝产生严重的伤害,因此需要家长们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胆红素对宝宝产生伤害。胆红素脑病主要发生于严重新生儿黄疸未能及时治疗,如果及时干预能够避免发展成胆红素脑病。

出生两个星期以内的宝宝,如果在出生24小时内发生或者黄疸加深很快,需要及时就医,采取专业的治疗措施;如果在发生黄疸期间宝宝出现尖叫、反应差、角弓反张等表现需要争分夺秒就医。

一般的小儿出现黄疸多是生理性黄疸,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新生儿时期特定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就会自己痊愈。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生理性黄疸情况下,小儿的情况是良好的,足月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后消失,最迟不会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5天,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失,最长延迟不会超过4周,同时每天小儿黄疸变化不是很明显。这段时间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小儿的黄疸情况,一旦发现小儿出现尖叫、抽搐等行为或者黄疸发展太快或者长时间没有褪色迹象,那么就要及时就医。

怎样应对小儿黄疸

1、对于轻度新生儿黄疸往往都无需治疗,通常情况下,黄疸出现十一天到十五天后便自行消失。如果为母乳性黄疸,则一般是患儿出生几天后开始出现黄疸,并且,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较长时间会长达三个月,在此期间,父母需要特别做好护理工作。一旦患儿黄疸病情加重,就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救治。而且,如果患儿仅仅出现黄疸现象,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时候,则情况较好。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则会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病理性黄疸如果较长时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便会慢慢转变为核黄疸,核黄疸会影响到患儿的大脑正常发育,对大脑神经造成损伤,孩子可能因此成为智障。所以,家长对于患儿的病情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掉以轻心。

2、早开奶。处于产褥期的母亲需要了解三早的重要性也就是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新生儿出生30分钟后就可以给予初乳,乳汁中含有多种有效物质能够有效的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在日常喂养中需要定时给奶,根据需求给奶,在新生儿生理黄疸期要保障小儿获取充足的奶汁,保证营养充足,促进胎粪的尽早排出,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被肠道吸收,有利于小儿黄疸的快速消退。同时要给予充足的水分,防止血液浓度较高,造成胆红素水平升高。

3、多观察,多测量。若孩子出生三天后出现黄疸,肉眼可见那么家长可以在眼光下观察,重点观察小儿皮肤黄染的程度,若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疸,可以不送医,在家中继续观察即可;若除了面部黄染之外,躯干也出现了黄染则为中度黄疸,也可以不用送医在家中继续观察;若四肢、手足心也出现黄疸,则视为重度黄疸需要家长及时送医治疗。

4、不一定需要抽血化验黄疸。一听见需要送医检查很多家长就会担心要给宝宝抽血,其实很多时候医生并不需要通过抽血化验判断,也可以通过经皮测胆仪粗略检测一下即可,若非常严重则需要抽血。

5、吃喝要注意。除了正常的喂奶尤其是尽早开奶外,我们通常建议家长这样做:可以喂点葡萄糖水,给予充足的水分,因为增加小便可以促进胆红素排泄;也可以喂点乳酸菌制剂比如金双歧等,借助这些药物可以尽早排出胎便,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若胎便没有排干净那么胆红素就能够通过肝肠循环重新进入血液内,使黄疸程度增加。

   6、多带孩子去晒太阳。在宝宝出生后的3天就可以带宝宝去适量地晒太阳了,阳光中很有紫外线,对于消除宝宝的黄疸有很好的作用。不过带宝宝晒太阳需要注意,不能直接面对阳光,可以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否则大量的紫外线照射也会损伤到宝宝的皮肤。同时晒太阳不要选择温度太高的时候晒比如夏天,晒太阳时应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宝宝的眼睛,因此宝宝的眼睛对强光很敏感,直接照射可能伤到宝宝的视网膜,影响宝宝视力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