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松口服联合针刺、中药口服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强的松口服联合针刺、中药口服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张冬梅

哈尔滨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中心卫生院   150039

摘要:目的:研究强的松口服联合针刺、中药口服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方法:从我院选择120例面瘫患者,在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按照住院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针刺、中药口服治疗,60例)与实验组(强的松联合针刺、中药治疗,60例),对两组患者的面部神经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面部神经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面瘫患者强的松联合针刺、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修复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今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的松口服联合针刺、中药口服面瘫患者治疗效果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也称面神经炎,发病后常出现流涎、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及额纹消失[1]。面瘫分为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导致,前者只是面部神经炎症,后者为神经系统病变,常伴随脑出血、脑血栓等中枢系统疾病,病情更严重。目前临床中常用激素联合中医治疗[2]。本文选取本院120例面瘫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强的松联合针刺、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时间:2017年2月到2019年12月,对象120例面瘫患者,对这些患者展开临床研究,按照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平均年龄分别是:男性33例,女性27例、26-58周岁、(42.00±3.49)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3.50±1.09)天。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平均年龄分别是:男性35例,女性25例、27-55周岁、(41.00±3.09)岁;病程2-5天,平均病程(3.50±1.39)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择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面瘫的诊断标准;②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③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或家属需要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刺、中药口服治疗。采用毫针(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30mm×40mm),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络为主要治疗方法,以局部取穴结合手足阳明经为主。穴位选择:太阳、阳白、颊车、下关、攒竹、神庭、迎香、地仓、风池、合谷。针刺宜浅刺、平补平泻,针刺后提插捻转得气,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中药汤剂:川芎12g、当归15g、半夏15g、蜈蚣2条、僵蚕9g、天南星15g、桃仁12g、红花12g。共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0天为一个疗程,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定期复查;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忌酒,保证充足睡眠。

实验组给予强的松联合针刺、中药治疗。针刺及中药汤剂与对照组一致。强的松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0647,规格5 mg/片)。初剂量1 mg/(kg·d),分3次口服,连续3d后逐渐减量。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面瘫患者的面部神经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面部肌群改善调查表对额肌、眼轮匝肌、上唇方肌、口轮匝肌进行评分,每个肌群分值设置为100分,以60分为临界点,<60分为差、60~85分为良、>85分为优,分值越高,面部神经越优异。临床效果包括有效、显效、无效及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人数),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面神经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改善,面神经基本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伴随后遗症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120例面瘫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神经改善情况对比用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面部神经改善情况对比,

实验组面神经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患者面神经改善情况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n)

额肌

眼轮匝肌

上唇方肌

口轮匝肌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60

54.65±5.43

81.43±4.21

56.76±2.24

83.30±6.43

53.63±5.98

81.45±4.34

62.63±4.58

81.45±6.34

对照组

60

54.53±5.78

72.64±4.32

56.54±2.87

75.65±6.09

53.78±5.01

76.21±4.52

62.78±4.71

70.67±6.22

t

-

0.1172

11.2874

0.4680

6.6909

0.1489

6.4773

0.1768

9.4015

P

-

0.9069

0.0000

0.6406

0.0000

0.8819

0.0000

0.8599

0.0000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比较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见表(2),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60

24(40.00)

33(55.00)

3(5.00)

57(95.00)

对照组

60

18(30.00)

27(45.00)

15(25.00)

45(75.00)

X2

-

-

-

-

9.4118

P

-

-

-

-

0.0021

3讨论

近年来,面瘫患者逐渐增多,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

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好发于年轻人,西医常用类固醇类激素、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和血管的药物治疗,但病程较长,患者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3]

中医认为面瘫为小中风,与风邪侵袭及气血运行息息相关。《黄帝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体内有肝火,肝风内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导致面神经炎症。中医治疗面瘫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改善较快,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又为阳脉之海,汇集阳气,可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对身体副作用较小。面神经炎发病突然,若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应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单一使用中药给针灸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及运行,扶正祛邪,配合激素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4-5]

实验组的面部神经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给予面瘫患者强的松联合针刺、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修复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今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宝珍,周忠琴.针刺联合强的松治疗茎乳孔处急性面瘫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06):1002-1003+1014.

[2]张胜.针刺配合灸翳风穴联合强的松治疗风寒型面瘫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07):144-147.

[3]林福清,彭斌,魏雅琴.吴炳煌浅针术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1):26-29.

[4]刘艳玲,李鸿.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1,38(11):75-78.

[5]刘树雷.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6):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