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对比

杨庆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化街2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3.33%,其明显甲组的70%(P<0.05);乙组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比甲组更低(P<0.05)。结论:MRI比多排螺旋CT更能准确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可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排螺旋CT;MRI;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膝关节在人体关节中最大,其结构也比较复杂,极易出现骨折的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就是隐匿性骨折。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被限制、关节局部出现疼痛感等,虽然临床用X线检查过后,疾病呈现阴性,但出现骨折的情况,所以如果诊治不及时,就会引发后遗症,如性骨关节病等,严重者,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近几年,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出现许多新型的诊治手段,如CT、MRI等,其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受到比较高的认可[1]。为此,本文将对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进行深入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一共收治6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0例,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晓。年龄:甲组24-70岁(46.13±8.65),乙组25-71岁(47.24±8.76);性别:甲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乙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对比甲乙组患者的资料,两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甲组多排螺旋CT检查如下:运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设置5毫米层厚,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10毫兆和120千伏;在工作站传入扫描的图像,后期用平面重建等技术加以处理,以此获得表清晰的骨折图像,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给予乙组MRI检查如下:T1加权序列参数:TE设置为20毫秒,TR设置为600毫秒,而T2加权序列参数:TE设置为100毫秒,TR设置为4000毫秒;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参数:设置TE为90毫秒,TR为200毫秒;以256×256的矩阵行三维扫描操作,即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设置扫描间距为0.3厘米,层厚为0.5厘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误诊漏诊情况、敏感度和特异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均安如spss25.0软件内予以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出率对比

经检查后,甲组中检出21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3例均为非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其检出率为70%(21/30),而乙组中仅有1例检出为非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其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93.33%(28/30),乙组明显高于甲组(P<0.05)

2.2 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

由表1的数据可知,乙组患者的误诊漏诊情况明显优于甲组,同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也相比甲组更高(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误诊漏诊情况[n(%)]

组别

例数

误诊率

漏诊率

敏感度

特异度

甲组

30

4(13.33)

2(6.66)

19(63.33)

22(73.33)

乙组

30

1(3.33)

0(0.00)

23(76.66)

27(90.00)

x2

-

9.12

-

12.49

14.53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涉及的范围并不大,且并非示范严重,但临床在诊断该骨折类型时有一定的难度。临床以往用X线对许多骨折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效果不够理想,因为X线只能呈现二维重叠的图像,不具备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所以就很难将骨折确诊为隐匿性骨折,进而就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无法在最佳的时间予以治疗[2]。随着多排螺旋CT、MRI等影像技术手段的出现,临床常用其来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且检查效果相比X线检查更好。多排螺旋CT是容积扫描,可以检查全身的各个部位、组织以及器官,其优势主要在于扫描速度快、成像速度快,可借助容积成像的原理,对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器官进行三维处理、容积再现等多种后处理方式。针对外伤患者利用多排螺旋CT,可以快速的检查患者是否有复合伤以及有无重要脏器的损伤[3]。与X线检查相比,不仅具有无创性,而且还不会出现影像重叠的情况,同时又具有更高准确率。而MRI检查是利用磁场原理将人体置于强大均匀的静磁场,通过特定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改变区域磁场,借此激发人体组织内的氢质子核产生共振现象而发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MRI与X线、核医学等检查存在很大的不同,可避免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而且其软组织分辨力相比CT更高,在临床检查病变以及实质性脏器上也更具优势

[4]。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检出率还是敏感度和特异度,乙组均高于甲组,同时乙组的误诊和漏诊情况也少于甲组,可见,MRI检查的优势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与甲组相比,乙组检查方式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伟. 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对比[J]. 健康必读,2020,15(1):121.

[2]康升伟. 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对比[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8):186-187.

[3]李利刚. 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J]. 养生保健指南,2020,07(25):286.

[4]张朝阳,赵瑞峰,李华兵,等. 高场强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J]. 影像技术,2019,3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