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姜珊珊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1

【摘要】目的:统计观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纳样本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院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以加味桂枝茯苓丸分析,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指标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症候积分指标、有效率数据。结果:治疗前NIHSS、症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症候积分、有效率指标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加味桂枝茯苓丸对症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充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证患者脑功能状态,推动患者生存质量上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加味桂枝茯苓丸;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确诊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经调查分析可知,患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致使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从而产生脑部缺氧、缺血的情况,该病的临床特征为高复发率、低治愈率、高致残率、死亡率高,一旦控制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影响[1]。以往,临床均实施常规降脂、降压、抗血小板堆积药物对症治疗,用药效果存在一定争议。中医学指出,脑卒中又称之为中风,风为百病之首,六邪致病以风邪为首,可以直中于人,对症治疗需以通络活血、祛瘀、化痰为主。本文收纳样本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院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汇总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症候积分、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具体内容汇报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录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51例对照组男:女=25:26,年龄汇总≥54,≤70,均值年龄为(62.32±1.17)岁;51例实验组女:男=24:27,年龄汇总≥55,≤69,均值年龄为(62.16±1.28)岁。对比分析102例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获取院内伦理准许;基础资料完整;其他器官功能正常;认知无异常;家属、患者均签订知情表。

排除标准:遗传性精神异常;全程实验未完成;与临床诊断评估不匹配;用药过敏史;依从性差。

1.2方法

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对患者实施控制血糖、血压,实施神经保护、并发症预防等治疗,按照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药物。

加味桂枝茯苓丸(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丸中,药物方剂:甘草泡地龙、川芎、枳实、白术分别剂量为10克、10克、10克、15克,加以法半夏、桃仁、牡丹皮、赤芍、茯苓、桂枝各剂量克数为15克、10克、10克、10克、10克、20克、10克,上述中药饮片取自本院中药房,入组患者用药均煎熬分装完成后真空保存,药剂剂量200毫升,一日两次,在早晚间各进服100毫升,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涵盖治愈:症候积分在95%以上;显效:症候积分在70%以上;有效:症候积分在3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一标准。

②中医症候积分:按照中医证候分级标准评估,涵盖轻度、中度、重度,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③ NIHSS:评估方式:NIHSS量表,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分析,分值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意义

对本文患者例数、临床有效率采取 % 统计,给予X2值统计,患者年龄、NIHSS、中医症候积分指标采取(±s)统计,对数据均开展SPSS21.0汇总,对卡方值、t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评估,临床有效人数对比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1

15

27

9

82.4%

实验组

51

38

12

1

98.0%

X2

-

-

-

7.0957

P

-

-

-

<0.05

2.2症候积分

统计数据见表2,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症候积分在对照组之上,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1

27.37±1.89

18.29±1.12

实验组

51

27.28±1.76

10.27±1.33

t

0.2488

32.9396

P

>0.05

<0.05

2.3 NIHSS

统计数据见表3,治疗前NIHSS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在对照组之上,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1

9.12±1.24

5.35±0.78

实验组

51

9.05±1.13

2.77±0.87

t

0.2979

15.7685

P

>0.05

<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的确诊率较高,患者病机错综复杂,一旦确诊后会出现四个病理时期,尽早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治疗有机械取栓、静脉溶栓、用药控制等多种治疗方式,但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极易出现不良后遗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

[2]。中医学家提出[3],中风患者病理因素涵盖痰淤、痰热、风火、风痰等症候理论,常见的疾病类型为风痰淤阻型,在对症治疗期间需重视疏通经络、祛瘀化痰、熄风去邪等内容。桂枝茯苓丸取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4]。”方剂中含有甘草泡地龙、川芎、枳实、白术,加以法半夏、桃仁、牡丹皮、赤芍、茯苓、桂枝等,其中,桂枝具有祛湿、通经络、理气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5],牡丹皮可以帮助患者祛瘀、活血,桃仁具有散结、活血的功效,半夏具有健胃和脾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理气、除湿利水的作用,枳实具有化痰、祛瘀的作用,川芎具有通经、活血的功效,甘草泡地龙具有散热、祛瘀、化痰的功效。多药合用具有通络、理气、活血、祛瘀、化痰的功效[6]。文章数据指标汇总可知,治疗前NIHSS、症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症候积分、有效率指标在对照组之上,P<0.05。可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推动患者康复质量上升,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逐步恢复,及时消除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提升疾病预后质量,减少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光磊. 大柴胡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2020,40(12):118-120.

[2]金正龙,余涛,梁敏莹,等. 桂枝茯苓丸加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2):317-321.

[3]张家明,周小毛,梁银,等. 桂枝茯苓丸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0):1143-1148.

[4]候娜娜,潘光辉,魏建萍,等. 桂枝茯苓丸加味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J]. 河北中医,2021,43(9):1440-1443.

[5]罗静,杨华. “桂枝茯苓加减方”结合针灸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4):114-118.

[6]赵宾彦,李长聪,焦雪蕾,等. 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