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新范式评价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新范式评价体系研究

王春杰

潍坊经济区锦绣学校       261101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和学相互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协同、互相补充,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学习主体。而本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学习整体,师生、生生关系影响到整体的课堂开展效能,如果能关注到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价值,多角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将会是非常有带动意义的。本身教师就需要建立一个教学共同体,并从多角度、多环节协同出发,带动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展现自我、发散自我,本文将分析怎样优化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评价体系,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范式构建;评价体系

一、数学学习共同体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带动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而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课堂模式已经生成,“双主”课堂中需要融合师生角色中的矛盾性,并带动高效课堂形成。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数学课堂多以知识点学习和习题训练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题能力,为了贯彻落实“双主课堂”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需要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共同体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出“共同”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共同体是未来课堂改革的发展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优化,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1]

二、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必要性分析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学习角色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以单独的学习者的身份存在,学生为了学而学,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因为数学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会某一解题方法,对教师来说,最方便的模式就是课堂教学。但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学生从课堂上的参与者转化成核心成员,学生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课堂中展现主人翁的姿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满足感。

(二)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打造相互切磋借鉴的融洽环境

教师本身在课堂上就需要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时期,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这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单独讲课的模式将会不断转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构建一种积极乐观的课堂学习状态,在这种课堂文化的浸润下,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三)打造民主化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转变学生的课堂被动地位,学习共同体模式发挥了小组学习的动态力量,学生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自主表达个人观点,放松身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放松心情,在轻松和愉悦中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分析

(一)确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做好学习共同体效益评价。数学课堂新教学每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对学习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学习目标,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比如,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学生需要完全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学会初步的计算方法,能结合不同运算公式的结构特点,进行简单计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是不是已经会做四则运算题目、针对一些常见的易错题目是否能做到准确分析、有效解答等进行教学优化,让学生了解到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针对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情况评价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打印学习共同体效果表格,在表格的目标处划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提升情况进行有效优化,然后拟定一份课后评测问卷,在问卷上,教师让学生担任打分者,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分析学习目标确定是否已经完全达成,这样就能有效监控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效果[3]

(二)打造协同学习模式,根据合作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协同学习能力是培养重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中,运用有效的协同学习模式能很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引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合作教学的开展效果分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效果。教师需要定位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要以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水平。在协同学习模式中,教师要评价的是学生的发展趋势,比如,一个学生本来内向害羞,但是经过合作学习,能主动协同小组学生一起交流合作,这就是一个进步;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是一个进步,看到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非常关键的。在协同学习中,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评价模式也是建构的重点,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评价,找到在协同学习中学生产生的长效性和内隐性发展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力发展和感情发展双管齐下,这才能起到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学习和成长的双重压力,如果能通过一种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握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规律,提升教育教学的价值,将会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带动意义。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并对怎样评价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不同学生学习基础的把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文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4):185-186.

[2]梁喜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21(47):26-28.

[3]罗雪莲.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21(33):187-18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