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国家高新区:三大举措保障空间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秀洲国家高新区:三大举措保障空间要素

陶敏丽

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经历了若干年后的快速发展后,受制于空间要素匮乏,产业用地供应不足。通过“优存量”、“扩增量”、“建设小微企业园”三种举措,优化、扩张空间,同时建设小微企业园吸引优质腾退企业入驻,加快园区“腾笼换鸟”进程。

关键词:高新区规划;空间规划;三大举措

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为秀洲国家高新区)位于嘉兴市区西侧,2015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高新区,是目前嘉兴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秀洲国家高新区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城西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4.3平方千米。2006年,根据省政府浙政函(2006)31号文件精神,设立浙江嘉兴秀洲工业园区。2007年3月,秀洲工业园区与秀洲新区合署。目前,高新区(秀洲主城区)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从原先一个乡镇开发区到省级开发区,再升格为今天的国家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原有的城市规划、发展空间和产业定位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高新区管委会计划通过“优存量”、“扩增量”、“建设小微企业园”三种方式保障高新区空间要素,满足各类用地使用需求。其中存量空间针对空间优化,而增量空间针对空间扩张。

1案例借鉴

肇庆高新区通过委托编制《肇庆高新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0-2035)》,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拓展用地的空间和规模。通过出台《肇庆高新区产业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设立产业基地各项要求,加快新设产业基地的审批、建设和招商。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基地的积极作用,引导低效用地盘活方向,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高度集中集聚、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集聚基地,使产业集聚基地成为提高园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成为众多中小微企业入驻的“低成本制造空间”,在壮大该区主导产业规模的同时,不断延伸主导产业的发展链条。

作为肇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肇庆高新区目前已有10个产业基地,总用地面积1230亩,涵盖新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光学产品、化妆品、电子信息等领域。

产业集聚政策有利于盘活低效用地、拓展产业空间,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空间保障。秀洲国家高新区可以引以为鉴,建设适合当地产业和特色的小微企业园,除了可以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一批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吸引园区优质腾退企业“入园”,实现“腾笼换鸟”,空间化零为整。

2具体举措

2.1优化存量空间

在中央严格控制土地财政的大背景下,简单的大拆大建对投资要求高、压力大,不具备可持续性。一方面是受国家土地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高新区土地指标减少与供地紧张将是一种常态;另一方面,高新区区域内存在一些占地大、产出低的“僵尸企业”和对周边环境影响严重的污染企业。只有将这些“僵尸企业”和污染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执法倒逼、分类处置等方式进行腾退,才能实现盘活存量土地,优化资源处置,为高新区重大项目落地做好空间保障。

高新区以“百日千亩攻坚行动”为重点,通过明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人员配置,强化部门联动、有效形成合力,严明政策纪律、狠抓工作实效等举措,平稳有序推进企业腾退工作,为重大项目招商落地提供空间支撑。

高新区经过前期二十多年的相对粗放式发展,存在较多“低小散”企业,行业落后,产能低下,在秀洲区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为C、D类企业,与高新区五大产业定位严重不符,对该区域实施整治腾退,有利于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要素资源利用率,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腾退企业具体操作方式分三种,一是土地政府征迁或收购,二是法院拍卖,三是企业股权。高新区腾退企业以土地政府征迁或收购为主。

高新区通过对此类低效空间进行腾笼换鸟、统筹布局。从2017年开始进行两退两进工作,即退二进三、退低进高,主要涉及嘉北二期、新塍分区两个工业园区以及高速公路西侧及其他区域四大片区,腾退的都是工业用地,腾退后以工业用地的再开发利用为主。嘉北二期由于位于高新区门户区域,且靠近秀湖核心区,城市形象尤为重要,因此在土地存量不足,秀湖区域建设城市副中心的驱动力下,该区域的工业用地将进行产业转型价值,进行秀湖“数字谷”的焕新以及未来社区的打造。

2.2扩张增量空间

高新区总体发展目标建议从产城融合、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打造“三个示范”,即长三角层面高质量的产城融合示范、G60走廊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示范、嘉兴市高品质的生态宜居示范。以智慧能源、智联健康为产业重点,以湿地生态为水乡特色,以“创新高地、智造基地、生态新城”为目标定位,努力打造现代化主城区,构筑秀洲区域核心,着力体现高质量的产城融合。

高新区目前可出让的居住+商业+工业(科研)用地不足1000亩,已难以满足城市公共开发建设的需求,还需要考虑进一步扩张增量空间,做增量文章。增量空间指新增建设用地,基于空间扩张为主。增量空间可以采取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等多种方式自由处置,产权单一、利益关系简单、程序简便。

国土空间总体空间的编制,可以保障高新区一定的增量空间和规模,从而有效缓解高新区目前供地紧张、发展受阻的窘境,为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功能、生活配套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高新区增量空间主要集中在高速以西的生活板块和产业板块,为了加快规划批复后的供地进程,高新区事先进行高中、医院等重点项目的选址调研,同时已开始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后,在城市设计和重点项目选址的基础上马上落实控规的编制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打赢空间保障战役。

2.3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

对中节能(嘉兴)环保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嘉兴压力容器厂主题教育情况开展的巡回指导以及走访调查中,两家企业均提出了落实新的发展空间及用地的需求。事实上,为了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和小微企业入园,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加快秀洲高质量制造强区建设,高新区已建成小微企业园超过10家,涉及小微企业园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下一步,高新区将积极推进现有小微企业园提档升级的同时,全力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小微企业园建设,探索更为合理的管理模式,全力保障“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有效助推高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结语

如何协调高新区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需求压力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宜居的园区环境,是高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做好存量、增量、及小微企业入园文章,高新区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罗锦.国家级新区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0.

[2]陈猛.特大城市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比较与思考——以北京分区规划和上海浦东新区空间规划为例[J].中国土地,2020(09):20-23.

[3].淄博高新区:科学布局发展空间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9(11):45-46.

[4]刘金燕.综合功能型高新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研究——以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J].智能城市,2019,5(1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