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

王颖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68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4例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Braden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88%,与对照组的26.47%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率及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患病情严重,在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易使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在发生压力性损伤而未能采取有效控制对策的基础上,易使患者进展成败血症,进一步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因此,临床建议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有效医护干预方案,以此使压力性损伤得到有效预防控制,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68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68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跨度为27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45.68±1.21)岁;对照组34例中,男性21例、男女性13例;年龄跨度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45.61±1.23)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如下:

(1)纳入标准:①均由患者及家属(监护人)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干预同意书;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24h;③均进行机械通气等相关侵入性操作。

(2)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障碍者;②已发生压力性损伤者;③临床资料不全及抗拒本次实验者。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及安全性的提升。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预防性针对护理。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及需求,对患者配备好适宜的翻身枕;若患者肌力<III期,需将软枕配备好;倘若患者压力性损伤评分<9分,则需将气垫床铺好。

(2)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倘若患者压力性损伤评分<18分,需对患者及时构建翻身卡。对于相关值班护理工作人员,需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对患者受压皮肤进行仔细检查,做好相对应的记录,使后续交接工作能够顺利、有序进行。

(3)预防护理干预。需保证患者皮肤的干净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维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卫生;在帮助患者翻身过程中,不可拉、拖,需使摩擦有效减少。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保证患者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比如维生素、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等等。倘若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则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使患者机体营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进一步使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此外,若患者有意识障碍,或者感觉受限、肢体活动受限等,需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

1.3评价标准

(1)根据Braden评分量表,对患者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评分越低,代表压力性损伤风险性越高;反之,评分越高,代表压力性损伤风险性越低[2]

(2)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Braden评分比较

在Braden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Braden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n=34)

8.41±1.16

18.92±1.31

对照组

(n=34)

8.43±1.12

13.10±1.28

t

1.275

5.196

P

>0.05

<0.05

2.2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2例,发生率为5.88%;对照组34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9例,发生率为26.47%。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286,P<0.05)。

3.讨论

当局部皮肤供血差、长期卧床、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影响下,便易引发压力性损伤。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因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颇高。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理念方法,在实施预防性针对护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干预实施的基础上,有助于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降低,进而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4]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护理后的Braden评分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仅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率及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庞丹丹.标准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标准化,2021(24):234-236.

[2]代秋颖.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83-185.

[3]李明明,范亚丽,焦朋朋.预见性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0,40(06):599-600.

[4]张慧.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