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病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病情的影响

刘林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对改善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择取12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实验对象,其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在未开展护患沟通时直接给予基础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包含60例;在加强护患沟通的基础上,开展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包含60例。就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且统计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力度,能够保证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护患纠纷发生可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患沟通;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血糖指标

   糖尿病作为临床相对典型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诱因相对较多,例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1]。尤其是在个体年龄增长时,免疫力会逐渐低下,其发生基础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自然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2]。这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较为敏感,需要对其采取积极的护理服务,以保证治疗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择取12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实验对象,其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

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24,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62岁,平均年龄(70.32±1.23)岁,病程在1到17年之间,平均病程(10.32±0.42)年;

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70.40±1.34)岁,病程在1到18年之间,平均病程(10.26±0.52)年。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无感染性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确定其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未开展护患沟通时直接给予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结合医生意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做好对应的记录等。

观察组在加强护患沟通的基础上,开展护理服务,其内容为:在开展该项护理方案之前,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语言技巧学习,让其能够掌握正确沟通的方式,尤其是在面对年长患者时,应当如何保持耐心,同时,让其以温和的态度来面对患者,告知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倾诉时,需要耐心倾听,从而使得其保持一个相对愉悦的情绪。利用肢体语言来对患者进行安抚,例如在患者情绪低落时,轻拍其背部;对患者存在肢体不适时,引导其进行运动等。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监测,并且能够尽可能分析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针对性的进行纾解。

1.3 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其包含了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

统计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同时,以院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研表,来对其护理体验进行了解。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指标

在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0

8.20±0.32

6.52±0.12

11.02±0.34

8.54±0.51

对照组

60

8.42±0.36

7.68±0.24

11.04±0.40

10.22±0.46

2.2 护患纠纷与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2 2组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护患纠纷率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

60

2(3.33)

57(95.00)

对照组

60

8(13.33)

48(80.00)

3讨论

在近几年来,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公共危害相对较大。且在糖尿病的作用下,本身机体免疫功能就会逐渐降低,再加上代谢紊乱,其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就会上升,以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较为常见[4]。而老年人本身存在退行性变化,其在糖尿病的影响下,身心危害自然会增加。在目前,对于该类疾病多以药物干预和饮食干预来进行血糖控制,这就要求临床给予积极的护理服务。常规护理方案过于呆板,缺乏人文色彩,整个过程中,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基于此,临床提出在加强护患沟通的基础上,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在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上,要以患者的接受能力为前提,进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与配合度,保证护理效果

[5]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力度,能够保证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护患纠纷发生可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刘文文.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病情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117-118.

[2]赵月梅.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及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3):165-168.

[3]郑晓珊.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作用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4):117-118+120.

[4]陈丽冰,姚金梅,林丽敏.护患沟通技巧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7):241-243.

[5]王亚兰.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3):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