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杨希 ,陈绪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21.1-2021.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病灶区域指标评分低于病灶周围、健侧对照(CBF、CBV)评分高于病灶区域,平均时间病灶高于健侧,P<0.05。行颅脑CTA检查得出以上患者共出现43个狭窄部位,轻度、中度占比分别为37.20%(16例)、67.50%(27例);50例患者中符合CTP灌注异常及狭窄动脉供血的有46例,存在偏差的有4例,在整体符合率上为92%,拥有一致性。结论:CTP联合CTA应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联合脑血管狭窄患者诊断中,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CT血管造影;CT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诊断价值

    脑梗死的发生和血栓、脑血管动脉硬化等原因有关,会导致患者脑部的血管出现程度不同的狭窄、闭塞,CTA联合CTP被广泛运用到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当中[1-2]。本次研究主要探索这一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1-2021.12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范围在6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2±8.02)岁。发病后患者在0.3到6小时之内基本入院,其中16例患者表现运动障碍、14例患者言语表达不清晰、6例患者头晕、9例患者视觉功能异常、5例患者意识障碍。此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经过审核已经批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纳入的患者均满足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标准,且接受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

1.2.2排除标准

如果患者存在精神疾病则排除研究;患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排除研究之中。

1.3方法

    全体患者经CTP以及颅脑CT扫描、CTA检查,然后完成图像处理,对患者病灶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进行测量,并对患者脑血管狭窄、对侧未梗死部位。患者在检查时应处于仰卧位姿势,头部先进,然后身上的金属、义齿去掉。(1)CTP:患者采用CT扫描,将所选区域灌注成像,静脉注射60ml碘普罗胺370造影剂,将注射的速度控制在5.5ml/L。同时,需结合每一例患者的真实病情,合理设置参数,如电流150mA、球管电压120kV、层厚5.0mm,此时每次扫描的间隔设定在4s,持续13次曝光。(2)CT血管造影: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姿势,经肘注射80ml欧乃派克造影剂,速率同上,然后利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展开容积成像扫描。此时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电流280mAs、层厚1mm、球管电压120JV、螺距0.625mm。

1.4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不同位置CTP灌注指标。选择病灶趣味、健侧对照区域、病灶周围区域,每一区域持续测量3次,最终选择平均值。对每一区域得到CBF、CBV及平均通过时间展开记录。

观察患者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部位、程度、数量,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5统计和分析

数据处理为SPSS20.0软件纳入研究数据,t值检验,通过(x±s)表示;x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不同区域CTP灌注指标比较

从50例患者不同区域CTP灌注指标水平来看,病灶区域CBF、CBV、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2.39±1.18)ml/100g、(11.38±3.45)100g·min、(17.45±2.50)s,病灶区域CBF、CBV、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2.39±1.18)ml/100g、(11.38±3.45)100g·min、(17.45±2.50)s;病灶周围区域CBF、CBV、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3.11±1.05)ml/100g、(25.42±6.72)100g·min、(64.38±13.25)s,健侧对照区域为CBF、CBV、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2.72±1.03)ml/100g、(63.94±13.47)100g·min、(4.70±2.13)s,得出病灶区域指标评分低于病灶周围、健侧对照(CBF、CBV)评分高于病灶区域,平均时间病灶高于健侧,P<0.05。

2.2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全体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后,一共查找出43处狭窄部位,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25例。

3 讨论

脑梗死这一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且具备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治疗,会危及其生命[3]。而对于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更是要及时诊断,与此改善预后治疗

[4]。最近几年,CTP联合CTA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诊断中较多,且诊断效果也比较良好[5]。此次研究中,经联合诊断得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区域CBF、CBV低于病灶周围和健侧对照区域,P<0.05,平均时间病灶高于健侧,P<0.05。由此可见,经CT诊断后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联用CTP诊断,进而让诊断的符合率有所提升,让后续的治疗拥有影像学依据。

综上所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诊断时,采用CTA联合CTP效果更好,可实现早期确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炳灿,李文民. 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造影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78-80.

[2]郭元霞,闫荣,韩流忠,等. 双源CT脑功能灌注成像和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3):518-521.

[3]蒋维,彭剑,顾杰. 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用于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64-66.

[4]汪林刚,冯波,俞蓉蓉. 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4):408-411.

[5]马荣. 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2018,45(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