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两个确立”的必然性逻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中国共产党“两个确立”的必然性逻辑探析

 ,李彦林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充分揭示了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如何成功的核心密码。从理论上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结果,符合理论发展的必然性逻辑;从历史上看,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实践来看,两个确立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结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两个确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关键词  两个确立;生成逻辑;领导核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下简称“两个确立”)。这一结论是是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一项重要结论和贡献。“两个确立”是新时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遵循和实践引导,这一结论从政治和思想两个层面充分揭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如何接续成功的核心密码。因此,搞清楚“两个确立”的历史生成,明确其确立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对全面理解其内涵要义,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逻辑: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建党经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政党理论。“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是理论发展的必然逻辑。

(一)维护领导核心权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质

在马恩看来,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单个人、单个民族的运动,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它会发展成为群众性的运动。而要克服运动的分散性,就必须有一个核心能够团结各方。无产阶级政党是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并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担负着发动和组织广大工人阶级,领导其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任务。这决定其必须构建坚强的领导核心凝聚力量、统筹全局,保证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方向。而杰出人物由于其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能力,使其能够成为群众运动的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领袖人物在构建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扮演者关键的角色。列宁在领导创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发挥党的领袖的作用,在他看来,一个阶级如果不能推举出阶级的领袖,是不可能夺得政权的。

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维护其权威是关键。早在1950年,马克思就通过批判沙佩尔的分裂活动,提出了要坚持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认为赋予党中央以更广泛的权力,能够克服斗争的分散性,取得良好的结果。恩格斯更是直接指出巴黎公社革命之所以会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它没有很好的将运动集中起来,缺乏具有权威性的核心。接着,恩格斯专门写作了《论权威》一文,在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表明了政治权威的重要性。他强调,无产阶级联合活动取代独立活动是历史大势,如果没有集中和权威,这种复杂的联合活动是无法有效组织的。因此,权威和集中能够更好的集中各方面力量,发挥更大优势。列宁同样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了维护俄国社会民主党权威的重要,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认为,高度集中和严格纪律,能够使得党中央权力和权威得到保证,成为党员群众信任的机构。同时,要锻造一批有经验、有威信的党的领袖,以此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权威。“两个确立”正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权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

坚持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是无产阶级党建理论的核心要义。马恩不仅强调既看革命物质力量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显现,经济危机频发,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但是这些运动多半以失败告终,马恩深刻反思了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正确革命理论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共产党宣言》一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进行了阐释,另一方面,也规定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提出了一系列的建党强党理论,为世界工人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同时,马恩也十分强调其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不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也要在实践中同具体实际相结合。他们在领导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斗争中,积累了革命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革命以及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在马恩之后,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俄国革命、建设的观点和原则。其中,他分析了俄国所处的社会状况,超越了马恩的“共同胜利论”,提出了革命的炮火可能会在世界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俄国首先打响论断。由此,列宁积极在俄国开展革命活动,并领导了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在革命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将其提炼成思想理论以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只有以科学理论指导的党,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可以说,用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是我们无产阶政党的本质要求。“两个确立”的提出,正是反映了我们党追求思想先进、理论创新的本质特色。

二、历史逻辑: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启迪

“两个确立”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根据,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积累了丰富的管党治党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并维护其权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宝贵的经验。“两个确立”正是对这一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赓续和发展。

(一)确立党的核心和权威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并维护其权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已经认识到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但从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之前,我们党都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思想成熟的党中央,这使得早期党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彰显,领导力和权威力弱化,党的革命事业屡屡受挫。特别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将革命领导权拱手相让,犯了右倾主义错误,给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后,由于缺乏核心和权威,在博古等人的错误路线下,革命事业为危在旦夕。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彻底改变了党的组织现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初步建立了党的领导核心,使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一事件,事实上标志着党走向成熟。而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上实现了党的统一。自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了政治、思想、组织的团结和统一。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修正了“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错误,正确把握集中和民主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反对个人主义的同时,邓小平也强调了领导核心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一个集体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不然,这个集体就是不可靠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从制度层面阐述了党中央权威,要求党员必须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权威,自觉同党组织保持一致。

确立党的核心和权威是中国共产党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这一宝贵经验是“两个确立”的原初形态。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总结党百年历史的同时正式提出“两个确立”,是党百年经验的必然结论。

(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上升为指导思想是党的先进性所在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上升为指导思想是党的先进性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不成熟,照抄照搬苏联经验,导致革命事业遭遇重创。这些挫折,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迷信教条。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了中国特殊的国情,立足现实,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方针、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这不仅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正式开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飞跃和理论成果,在其科学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同时,还注重将其在制度层面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1945年,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意味着我们党在理论上更进一步。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命题,并围绕这一命题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怎么建的重大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同样,党也通过将其写入党的章程这样的形式,事实上将其确立为党和国际的根本指导思想。世纪之交,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将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称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综上,可以明显看到党的领导核心和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代的发展,理论也在时俱进。党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靠的就是党中央的正确部署和科学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积累新的经验,而我们党非常善于总结和提炼,从个性到共性,以此形成党的理论成果,并称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所以,“两个确立”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总体概括,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三、实践逻辑: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两个确立”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得到证明的。这一结论的提出,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一)确立和维护全党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新的挑战和挫折,创造了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奇迹,完成了许多过去没有完成的事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深入一线,了解最真实的状况,秉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诚之心,以坚定的人民立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亲自部署谋划,展现了作为党中央核心、国家领袖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民立场以及高尚人格和卓越能力。因此,“两个确立”是众望所归,是人心所向。

确立全党核心,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完善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中国是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500万党员的大党,在这样的大党大国中完成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人统一号令,引领方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定心丸,是队伍的核心,只有不断向核心看齐,整个队伍才会整齐划一,有秩有序。另一方面,确立领导核心,能够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强大战略定力。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危险重重,每一步抉择都极为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一个能谋善断的核心谋划全局,引领方向。

(二)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引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革命实践,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得已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大胆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中国共产党,正确研判时代特征,立足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飞跃。这一思想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思想,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鲜明、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奋勇前行的锐利武器,在其指引下,党带领人民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坚持它的指导,已经深深印刻在全党、全国人民的脑海中、行动中。以此,确定其根本指导思想地位,是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结论。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掌握了真理的力量。“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新征程上,面对世情、国情的巨大变化,各种错误思想喷涌而出,容易使人迷失方向,这极大考验着党的思想工作。因此,更加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方向,统一思想。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引领航向,民族复兴号“巨轮”将会迷失在汪洋大海。所以,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发展规律的必然结论,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确立”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组织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不断进步。新时代新征程,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深层逻辑和重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