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应急救援现状及建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我国煤矿应急救援现状及建议研究

陈新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矿山救护大队  新疆昌吉州  8311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煤矿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周围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研究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无应急的6%。我国对于建立科学的应急救援系统非常重视,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近年来迅速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尤其是国内矿工安全意识相对较差,社会各界对矿山应急救援认知不足。对我国煤矿应急救援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针对当前国内发展需要和国外发展状况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开展矿山应急救援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煤矿企业;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引言

近几年,我国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煤矿行业事故后果严重、救援困难,应急管理与救援工作仍须加强。希望对我国煤矿应急救护工作的改革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煤矿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及意义

应急救援管理是对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的管理,是为了预防、控制及消除紧急突发事件,降低其对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恢复的活动。煤矿应急救援管理是针对煤矿特有的事故开展的应急救援工作,是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避免出现突发事故、降低事故危害,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重大次生灾害威胁,而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煤矿应急救援由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4个动态管理过程构成。煤矿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是为应对煤矿突发事故同时尽可能保障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而由各职能不同应急救援机构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该体系包括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机制及救援装备等要素,煤矿通过该体系实现对事故和危险源的控制。矿山企业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既能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又能较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煤矿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法制建设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虽然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些煤矿方面的应急救援法律法规、标准和一些规范性文件,但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法律体系来说还不够系统。另外,这些法律规范多停留在宏观引领方面,在具体落实与执行上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一些煤矿应急救援的规章制度只停留在建设阶段,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无法第一时间开展有效的救援工作。

2.2煤矿工人生产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层对应急救援工作不重视

从当前的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来看,我国尚缺乏较为完备的煤矿安全生产以及对煤矿生产事故追责的法律法规,责任认定较难。由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事故处理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导致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在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下,许多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化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缺乏对下井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意识的训练,造成许多下井工人无基本、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时有发生,这大大增加了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由于下井工人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当遇到煤矿生产事故时,许多工人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及时地自救和他救,进一步扩大灾害,导致工人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管理层以及工人的思想意识层面出发,让他们意识到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才能进一步推动能源事业的发展。

3优化煤矿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煤矿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急处置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出现突发安全事件时,完善而可靠的应急救援预案可最大限度保障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对矿井重大危险源和应急救援资源等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并结合煤矿应急救援经验和典型案例分析,确定应急救援预案中的关键细节、编制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按程序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重点评审应急预案的合规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客观上保证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

3.2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做到预警到位、指挥得力及处置得当,及时将煤矿及周边应急资源高效、迅速的投入到应急救援工作中。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协调各种人、机、物等关系,若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不完备,必然造成各小组工作人员沟通不畅、浪费大量时间、协调效率低,导致应急救援工作延滞。高效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应该依托大数据研究和先进的通信技术,提升各小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促进各小组(部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及工作协同,各小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最终形成高效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3.3完善应急救援工作知识培训,定期更新培训内容

煤矿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知识培训时,多数针对培训应急救援队,而对下井矿工的知识培训力度较为薄弱,导致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与自救能力,可能会造成事故灾害损失进一步扩大。为了优化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首先,应当展开应急演练以及灾情模拟实验,根据井下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周边的水文环境,进行逃生训练,逃生训练必须涉及全部井下作业工人。此外,还应当对一线工人进行心理应激培训,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提升基层工人事故反应能力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应急救援工具已经更新换代,而当前许多企业救援工具仍是原始的、基础的,无法满足救援工作需求。此外,应急救援知识掌握不及时也会影响救援工作。因此,煤矿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救援队伍和专业的救援人才,针对本企业的救援人员展开系统培训,完善应急救援工作,还可以利用近年来流行的“互联网+”方式,实现网络培训与线下培训的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生产事故救援工作进行线上培训,线上互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电子终端学习应急救援知识。

3.4应急演练

1)桌面演练。利用地图、模型、流程图等辅助手段,针对假定的情景进行讨论、决策和处置,从而促进救援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提高决策和配合能力。2)实操演练。通常是参演人员在制定场所利用应急设备,针对实现设定的突发险情进行应急处置的过程。实操演练往往可以实际考察参演人员的技能、决策、协作等能力,也可以考察指挥人员现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3)虚拟演练。虚假仿真演练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演练方式。目前我国研发了煤矿安全虚拟仿真系统、矿山救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矿山应急救援多媒体教学培训系统、矿山救援协同训练系统、救援指战员单兵训练系统、煤矿特种作业实操仿真培训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训练系统等。

结语

煤矿应急救援体系涉及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组织以及应急救援人员等,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然而,由于中国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救援体系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完善煤矿的应急救援体系。本文围绕煤矿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梅,郝旭光,朱亚旭.我国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2018,44(05):5-8+14.

[2]张世龙,张民波,朱仁豪,等.近5年我国煤矿事故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J].煤炭与化工,2021,44(08):10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