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建设研究

赵王仙子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摘要;“企业资产处置”作为企业运营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但是虽然是常见的经营活动,也是最容易出现腐败现象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现象,党中央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中提到“关于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建设问题”由此可见不能在对企业资产处置这一环节放任自由,这已经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资产中,“中国石油”可以说是国有企业的佼佼者。那么对于这类国有企业而言,在资产处置中,更要注重廉政建设的作风问题。本文就以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建设展开论述研究。

关键词;企业资产处置:廉政建设;问题:策略

引言;本质来说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产的过程中的“增产节约”问题。但是经常会忽视一些闲置类、报废类、损害类的资产管理。一方面重视企业经营的生产过程的廉政建设,这点毋庸置疑是非常明智的。但是另一方面忽视了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建设问题,没有健全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就会造成腐败问题频发。就像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基于这一实际情况,企业管理者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务必明确只要是和人、财产、物品有交集的岗位或者工作人员都会存在“贪污”的潜在风险,就像是俗话说“财帛动人心”务必要实时督查。除此之外,无论是规模大小,只要是现阶段资产还是闲置资产、报废资产都是国家的,这个不专属于某个人。如果出现把国有资产放进自己的钱包里,这就属于“公产私用”这是原则问题,也是法律问题。那么在整个企业资产的任意一个环节加强廉政建设,做到监管全覆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企业资产处置中出现的廉政问题

根据法律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的处置中,是有着严格意义上的规定。之所以会出现某个环节的贪污腐败现象,就是因为廉政建设和监督制度不到位。有的监督系统就像摆设一样,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1]。一般有几个典型的问题。

(一)闲置物品和报废物品监管力度不足

首先就是对一些企业的闲置物品还有报废的物品,监管不到位,很多时候就任其自由,不管不问。比如像中石油这样的佼佼企业来说,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确实很强。但是都是以“签字背书”的形式才得到广泛的落实,虽然广义上确实在紧抓企业资产各环节的廉政建设,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企业资产的廉政建设呈现“头重脚轻”的趋势,一般都是侧重于领导干部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有就是财政方面等,这就导致其他环节极易发生腐败贪污的现象。对于企业的资产处置环节中,只是按照廉政建设的一般要求来实施,对于一些极容易出现腐败贪污的环节就很薄弱,这样抓不住主次的廉政建设,意义不大。

(二)各岗位监督不到位

主要就是像一些企业中的闲置资产和报废资产的问题尤为突出,很多申请报废或者闲置的流程“含糊其辞”审批程序更是很随意。像一些审批环节的把关并不严格,一些该报废的没有批准报废,不该报废的已经在报废区域“躺平”了。这就会存在供货链腐败的情况。通常来说,申请报废和闲置的采购方资质都需要严格的审核。但是纪检部门并没有做好监督监管工作,这就导致一些“高买低卖”“赚差价”的腐败情况。纪检部门并不全面跟进整个申请报废的流程,就会出现“冒领”“多领”的贿赂情况[2]

(三)监督力度弱

监督力度不强,一直都是廉政建设的头疼问题,因为如果说没监管,其实也

在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如果严格意义的说在监管,却也没有办实事。一般都体现在周期性长,还有“事后诸葛”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企业资产在处置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更别提预防了。总的来说监管的力度不足,是会导致整个资产处置中的违法乱纪行为。没有提前预判形势的能力,没有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出现问题,意识不到有问题,等事态的发展不可控制了,才后知后觉,甚至有很多监察部门和纪检部门“官官相护,自成一党”导致再好的监管制度也是处于“失灵”的状态。

二、加强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建设策略

(一)加强资产处置中的廉政责任

企业资产中的一些闲置物品和报废资产的处理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一些制度,这样既能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又能实现资产中的廉政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资产处置成为腐败问题滋生的温床。这不光是对我们国家负责,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员工。其中,需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制度要求。那么对于“签字背书”就要从上到下逐级落实,不光是上级领导,对于一些从事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有关部门都要落实“签字背书”。要不断强化各级的廉政意识,务必落实“责任连坐制度”,这样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都要肩负廉政责任义务。这样就形成了一面强有力的廉政监督网,使腐败问题无所遁形。

(二)强化监督

强化监督就要从监督制度着手,在企业资产的每一个处置环节中,都要落实廉政要求,绝不放过任何细节[3]。对于一些重大资产的处置来说,无论是处置过程,还是处置结果、招标程序等,都要建立健全纪检人员的跟踪监管制度,而且是整个过程,而不是任意环节。与此同时,对于纪检人员也要落实“责任双负责制度”这样在层层监管中对于“价格”“权利”等问题监督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一切腐败现象的滋生。对于一些相对来说数额较小的资产,也不能放过,都要严格落实审核制度,避免一切“公产私用”的现象。

(三)优化人才能力,提高监督能力

我们上述提到,只要是跟人、财、物相关的人都会有腐败的风险,那么根本上还是廉政监管能力的问题,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这是必要的,还有一方面不能忽视,就是职业道德素养[4]。职业道德和作风是呈现正比的,那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全程录音”,这样定期抽查,一方面可以提高纪检人员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日后办案的整体水平,为切实落实企业资产处置做好廉政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廉政建设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国家所看重的,这不光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只要有人,有权,有财的地方就必须要有廉政建设。那么针对上述企业资产处置中的廉政措施,就是要加强监管力度和强度,优化人才的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为我国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桂英."新时代加强非公企业廉政建设工作的路径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2022):55-57.

[2]田林雪. 企业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机,2020,51(8):248-249.

[3]王英伟. 基层企业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浅析[J]. 广西电业,2019,(8):43-46.

[4]张盼.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5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