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

赵鹏宇

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摘要: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对于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学科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与开展教学。社会责任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成标准下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因此,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应认识到社会责任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加强对社会责任教育渗透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以将社会责任教育有效渗透于教学。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社会责任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在学科教学中传授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是新课改下的重点要求,可让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要素,落实社会责任教育,可有效的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因此,社会责任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是十分必要的。

1、社会责任教育的内涵

首先教育的对象是人。康德在《论教育学》中提到“只有通过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有其价值。德育教育应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应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社会责任教育则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为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创造了条件,高中生课从生活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因此,教师应认识到社会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联,积极落实社会责任教育。由此可知,社会责任教育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促进受教育者获得相关责任知识,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成社会责任行为,逐步形成社会责任实践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2、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策略

2.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过度依赖于教材,但教材在教学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其合理应用[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需教师对教材内容充分发掘,寻找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点,以将社会责任教育巧妙的渗透于生物教学之中,让高中生一边学习生物知识,一边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以为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以“遗传与进化”为例。在其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物知识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教师需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配子的随机性,纠正重男轻女的思想,渗透青春性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类遗传病”一节,人类的基因组合有利有弊。因此,教师需引导高中生积极向家人介绍关于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措施,宣传相应的生物知识,以更好的帮助亲人,让社会中有更多健康的儿童。“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教师可着重介绍袁隆平的成就,引导高中生学习其精神,鼓励高中生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日后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总之,教师需对教材内容做认真的研究与深入的挖掘,积极探寻社会责任教育的融入点,以让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2关注生物学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时代下,社会热点不断,其中也包含了生物议题[2]。如何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看待相关生物学社会议题,是高中生物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国情,分别从各专题的学科进展及争议焦点展开讨论或辩论,以丰富相关学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因此,对涉及生物学的相关议题可以定期举行辩论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例如: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在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后,教师可结合生物知识,设计不同主题的辩论赛,组织高中生结合知识,展开辩论,以在辩论中深化生物知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如开展“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相关辩论。辩论比赛的开展一则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热情;二则为在辩论比赛中取得胜利,高中生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会搜集相关的资料,会在课下做充足的准备,理解相应知识。教师则可就辩论比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理念,科学知识,让其能够理性地面对相关的社会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3联系生活,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学科与生活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一定的生物知识。教师应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3]。为此,生物教师在其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借助教材资源渗透社会责任相关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补充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帮助高中生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更好的渗透社会责任教育,让高中生从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可形成食品安全意识、健康生活意识,构建高中生良好的健康观、生命观,培养其责任素养。

例如: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为例。教师可先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引起高中生的思考。如一个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需经历怎样的过程?之后,教师可李永新现代信息技术给高中生展示受精卵的过程,教师可组织高中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讲解相关的额知识。精子通过生殖道、子宫,最后到达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然后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着床并在在母亲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过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胎儿,胎儿一般需在母亲的腹中十月才可出生。让高中生了解其过程,能够让其感受到孕育生命的奇妙,也能了解怀胎十月的辛苦,对母亲产生感恩与敬畏之情。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正常情况下受精卵是在输卵管中形成的,然后到子宫着床,发育成胚胎,如果是不正常的情况呢?教师可让高中生继续观看视频,使其了解到,如果不正常,受精卵会在输卵管中继续分裂,这种现象就是宫外孕,受精卵一直在输卵管分裂,但输卵管的空间是有限的,最终会导致输卵管破裂,危及生命。因此,宫外孕是十分危险的。教师也可借此引导高中生,避免早恋,导致怀孕,对女生带来伤害,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严格要求自身为的行为,形成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好习惯,也能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会责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既是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践行,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够让高中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以促进高中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认识到社会责任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能够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渗透方法的研究,能够认识到社会责任教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以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社会责任教育渗透巧妙的融入到生物教学之中,更好的促进高中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其能够在日后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巧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策略[J]. 中学生物教学, 2019,(02):75.

[2]余景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18,(17):47-48.

[3]刘艳滨,姚伟杜威教育哲学视阈中的“以儿童为本”及其实践意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