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1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

余帆扬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6,

摘要:教材建设对于高校教育质量与内容具有深刻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形势下,教材建设管理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强教材建设和规范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就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结合个人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与体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管理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现不同特色的重要载体。当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如专业教材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理论教材与实践相脱节;教材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等,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强化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意义

高职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这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深化“三教”改革,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教材建设是深化“三教”改革的重点内容,好的教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在内容和质量上与新形势下的高职教学要求仍有差距,教材形式单一,亟待加快推进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现状

  1. 教材内容不够新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专业技术的更新,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尤其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而言,新理论、新技术不能及时进课堂,将意味着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不适应。因此,教材中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同时,高职院校的同类教材之间特色不鲜明,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科研类不多,延续传统教材的做法仍旧存在。

  1.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针对教材建设相关文件的出台,凸显出了一些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制度的落后。缺乏教材建设相关的激励机制,教师教材编写热情不高,教材编写质量无法保证等。在教材选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选用教材无法贴近教学实际,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等选用比例不高等。

三、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管理的对策

  1. 大力推进新型教材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教材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传统的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方式,适时推出新形态教材,将丰富教学形式。尤其是一些实践类的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其录制成视频,转变为数字教学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上,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反复学习。同时,可以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把最前沿的知识融入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性。

  1. 强化高职特色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应具有高职特色,尤其是要凸显行业、产业特色。因此,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要立足时代发展的背景,将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融入教材建设。特别是突出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实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术技能。笔者任职学校本学年立项校级教材建设项目10部,组织申报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部、行指委1部,其中3部被推荐到教育部评审,被认定首批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4部,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1. 完善教材审核评价体系

教材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审查、评价,要完善审核流程、评价体系,确保教材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与课程标准相适应,与办学特色相适应。对高职院校教材的评价除了在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外,还应让行业专家评价,这样不仅对理论学术进行了评价,还能对实践内容、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有利于提升教材建设的整体质量。出台了《教材管理办法》,成立了校级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最大程度的确保教材建设与选用质量。

余帆扬,男,汉族,籍贯:浙江永嘉,1991.06,工作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单位省市:浙江省温州市,单位邮编:325006,职称:助理研究员,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