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放矸闸门的设计与推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液压放矸闸门的设计与推广

闫丕江,,张双庆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三矿,河南省鹤壁市,458008

【摘要】在煤炭企业中,伴随着原煤生产,由于煤矿采用放顶煤工艺,放煤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矸石,要实现矸石流从煤仓向运输皮带线排放,离不开闸门,设计制作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液压放矸闸门,对于高产高效矿井顺利完成各项利润指标意义重大。也减轻了职工的工作量。对促进安全生产大有裨益。

【关键词】放矸闸门;实用 ;推广;

一、引言:

原来刮板式给煤机频繁常因矸石卡堵、阻力大、断链。频繁出现故障制约着安全生产,现场处理故障费力、费时、耽误事,应用液压马达驱动千斤顶的伸缩,千斤顶末端吊耳固定在闸板上,控制闸门的开闭,闸门由两块闸板组成,另一块闸板的开闭依靠一对外啮合齿轮传动。设计制作液压放矸闸门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要将16mm厚的钢板制作成弧形板;由于放矸闸门下方有一部接煤皮带,怎样制作支腿。采用怎样的连接方式是最大的难题;为便于井下安装、搭接,在放矸闸门上方设计加工了一个过渡性的溜筒等等,液压放矸闸门设计制作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对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在工矿企业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二、推广的理由:

由于井下刮板式给煤机频繁出现故障,常常因矸石卡堵阻力大、断链,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制约着岩巷进尺。目前,多数煤矿岩巷掘进跟不上,工作面接替紧张,频繁地出现故障影响着安全生产,并且,现场处理费力、费时、耽误事。设计制作实用性的液压放矸闸门,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以往这样的工程一般都让外包队干,目前矿井资金紧张,在只有2.8m高的巷道内设计、加工液压式的放矸闸门,代替原有的刮板式的给煤机。对安全生产大有裨益。

、项目实施过程

1、工作原理:应用液压马达驱动千斤顶的伸缩,千斤顶末端吊耳固定在闸板上,控制闸门的开闭,闸门由两块闸板组成,另一块闸板的开闭依靠一对外啮合齿轮传动。

2、材料的准备

1)用液压式的放矸闸门代替原有的刮板式给煤机。为赶进度,计划材料和备件、制作模具……

2)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加工放矸闸门的弧形板,没有专用工具,要将16mm厚的钢板制作成弧形板,而且弧度的流线型要好,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运用现有的资源和工具,想方设法制作模具,用压力机将两块规格为:16 mm×450mm×1100mm的钢板压成一对闸门弧形板。

由于加工制作液压闸门的细节多、工序也较为繁琐,选用多大的齿轮?齿数是多少?模数又该是多少?怎么方便安装和搭接?用什么材料制作托架?液压千斤顶在井下怎样固定和安装?这是又一难题。

由于放矸闸门下方有一部接煤皮带,怎样制作支腿。采用怎样的连接方式是最大的难题。

为便于井下安装、搭接,在放矸闸门上方设计加工了一个过渡性的溜筒(溜筒规格:1000 mm×1400mm×1600mm);

3、另外,为便于运输和安装,用废旧工字钢搭设成方形的框架,架子根据安装要求和架子下方的接煤皮带的安装要求,把架子做成可以调节高度、架子支腿及横撑制作成活连接(制成用普通螺丝和特殊U型螺丝连接的可拆式的架子),架子的规格:1400mm×1600mm×2590mm,立腿和横撑用特殊的U型螺丝连接.

为了做到方便安装;为了避免井下电火焊,在液压千斤顶的两端设计了特殊的连接耳巴,将液压千斤顶的两端的耳巴分别安装在闸门和过渡溜筒上,避免了到了井下还的现场找地方安装的工序。

经过对液压放矸闸门反复琢磨和不断改进,并且进行进一步的调试。此项工程如果外包需数十万资金,自行设计制作, 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也 为岩巷进尺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于高产高效矿井 ,对质量标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对液压式的放矸闸门设计制作,力争做到规范、适用、操作方便,因为,标准化程度最终反应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矿井的本质安全性。液压式的放矸闸门设计制作,改善了巷道的环境,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矿井标准化程度和促进了安全生产。

、推广实施效果分析:

经验收和进一步的改进,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向技改要安全,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井的标准化进程,物美价廉,收到良好的效果。

、创新点:

1、架子做成可以调节高度、架子支腿及横撑制作成活连接(制成用普通螺丝和特殊U型螺丝连接的可拆式的架子)。

2、节约资金,改善了巷道的环境,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标准化进程,做到了设计新颖。

3、制作特殊的模具,将16mm厚的钢板制作成弧形板。

4、避免井下电火焊,在液压千斤顶的两端设计了特殊的连接耳巴,将液压千斤顶的两端的驱动耳巴直接安装在闸门和过渡溜筒上,避免了到了井下还的找地方安装的工序。

5、经久耐用,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经济安全和社会效益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搭接接可靠,拆卸方便。

2、旧工字钢资源丰富。

3、为矿井节约了数十万的资金。

4、减少了维修费用,改善了职工的工作条件,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

5、便于在全局推广使用。

6、为矿节省了材料费用,节省了数十万元资金。为解决同类情况提供了思路。

作者简介:闫丕江(1974),男,汉,籍贯山西大同,学历:本科,主管技术员,工程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煤矿机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