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高芬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3005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必须以人为本,加入人性化设计,在保有美观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彰显服务属性,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人性化设计的内涵以及基本原则,并具体阐述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策略,希望可以有效推动公共建筑达到美观与服务的和谐统一,促进公共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人性化设计;原则;策略

引言:公共建筑概指城市中的综合建筑工程,涉及商业、交通等领域,就项目设计而言,其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较为明显,需综合考虑建筑学和结构美学要素。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双双提升,对公共建筑的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公共建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人的具体需求开展人性化设计,凸显整体设计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人性化设计内涵

公共建筑领域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特指将人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以及心理活动体现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在符合建筑工程结构需要同时,侧重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舒适度。所以,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同时也是人文的关怀,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应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彰显人性化设计的优势。

二、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人性化设计的最基础原则,是保障公共建筑人性化特点全面体现的前提基础。公共建筑工程普遍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和服务属性,在设计此类工程时,不仅要考虑工程结构和质量,更要体现人本理念。所以,设计人员必须系统化分析建筑功能、周围环境以及文化特性,给出人性化的设计方案,推动公共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二)共享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设计初衷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因此,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必须坚持共享性原则,实现对公共建筑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应用,既要确保公共建筑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也要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沟通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无障碍原则

公共建筑空间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以老人和儿童为例,其行为能力有限,很多针对正常人的设计对他们而言却化为重重阻碍。所以,在基于人性化理念设计公共建筑空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所需,为这部分人群推出个性化服务,向弱势群体展现人文关怀。

三、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公共环境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场景中,人们对于和谐的公共环境抱有更高期待。基于这一需求,在对公共建筑展开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其内部环境的协调性,缓解环境为人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模式会与建筑空间产生共鸣,只有这种空间形象的合理性,才能让人产生放松、愉悦的情绪,满足其精神需求。除此以外,相关设计人员在结合人本理念设计公共建筑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色彩的搭配和装饰的应用,尽可能为人们塑造丰富的空间形象,把握人的感官尺度,在展现公共建筑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能赋予建筑独特的风格色彩。

(二)合理应用人性化设计元素

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并不简单体现在各种标语和口号上,而是蕴含在大量人文细节中。为此,公共建筑设计人员应对各类要素进行科学划分,充分发挥每个元素的突出优势,让整个建筑内部的人文细节流光溢彩。首先,在景观绿化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实地勘查,对公共建筑选址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噪声情况以及空气质量等展开全面考虑,并结合公共建筑的具体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公共绿化方案,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在场地道路设计方面,除去对美观性、安全性以及效率性等基本特质的考虑外,人员还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人员的使用需求、不同时间段使用者的情绪差异性等,从心理学角度合理规划设计元素。再次,在水景元素应用方面,建筑设计人员应结合建筑的具体功能展开合理设计。比如说,对于教育类公共建筑的水景布置,应侧重考虑安全问题;对于医疗公共卫生建筑的水景布置,应考虑蚊虫滋生传播的危害问题;对于商业公共建筑,需要考虑日常维修和成本控制问题;对于文化公共建筑,则需要考虑人文景观的协调性问题。最后,在公共卫生间设计方面,更需要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贯彻到底。以幼儿园为例,其公共卫生间不仅要具有实用性,同时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在造型和颜色上做文章;而对于医院、车站等密集型公共建筑,公共卫生间设计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便于人员疏散,同时应对残疾人、哺乳期妈妈等特殊群体展现人文关怀;对于商场对公共建筑,需要重点考虑其区位性等等。总体来说,人性化设计元素的应用体现在诸多细节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功能以及不同人群的需要,精心设计,合理优化。

(三)建筑光影及材料装饰设计

光影设计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应尽可能保证建筑内更多的区域能获得充足光线,为使用者带来阳光、愉悦的心理体验。而对于光源所无法到达的角落,设计人员可以借助工具营造氛围,保证局部色彩效果,提高空间艺术性。比如说,对于商场、展厅、科技馆等功能性公共建筑,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运用直射光源进行聚焦,突出重点;对于手术室、婴幼儿康养中心等公共建筑,在建筑设计时应首选漫射的间接光源,避免影子干扰手术等作业,同时保护婴幼儿眼睛;对于地标性大厦、文化性旅游建筑、娱乐场所等,则应着重注意光源的综合性应用,交叉使用点光源、面光源、线光源,营造艺术性氛围,带给观者良好的视觉体验。而在材料装饰个性化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既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同时也需要注重选材,如玻璃、陶瓷等材料在不同的空间布局中起到的效果是存在差别的,不同质感的材料表达的情感也存在差异。例如木材能够给人温暖及亲近的感受,玻璃、金属能够体现大气、清洁的感受。所以,设计人员在选择装饰时应注意结合场所,既要确保装饰的丰富性,也要避免其过于杂乱。

(四)合理控制空间距离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合理的空间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在空间尺度方面,建筑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下限要求、明确建筑性质定位和适用人群定位,确保建筑的布局能够令人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公共建筑应设有“灰空间”,便于业余人员能够放松交流。比如说,商场普遍会设置大堂休息区、办公写字楼会设置空中花园、银行会有VIP区等,这些其实都是基于人性化考虑而做出的设计,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幸福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设计可以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提高公共建筑带给人的舒适感,更好的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在建设公共建筑工程时,必须将人性化这一基本要求摆在首位,精准定位建筑使用功能以及人群的使用需求,对建筑展开人性化设计,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婷婷.人性化设计思路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19):32-33.

[2]林智鹏.对于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策略的几点思考[J].居舍,2021,(15):99-100+120.

[3]古丽如克沙·卡地尔.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方法[J].城市建筑,2021,(0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