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脉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脉络探究

但文杰 ,胡诗曼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摘要: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富于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

关键词:浪漫主义;西方音乐;主观情感;个性特征;民族观念

一、浪漫主义时期社会背景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这一时期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无数卓越的音乐作曲家脱颖而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时至今日依然广为流传的音乐佳作。同时,在这一时期当中,大量的全新音乐体裁形式被创作出来,包括多乐章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以及狂想曲等。从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技法来看,其不但实现了对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理念与技法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亦结合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加以推陈出新,由此使得欧洲大陆的歌剧艺术获得了进步与提升的空间和机遇,并且一并带动了欧洲民乐的兴起。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堪称是欧洲音乐文化的一个发展高峰,并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世纪的音乐创作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的影响。[2]

二、作曲家对歌剧的推动

(一) 威伯——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威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威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其代表作有:歌剧《魔弹射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其艺术成就有以下几点:《魔弹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威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威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 《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二)瓦格纳——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

瓦格纳(Wagner,Wilhelm 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其艺术成就是: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 Musikdrama)。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特点

(一)从风格上看

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非常关注主观情感,强调对主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这最强烈和个性化情感的表述中,自传性的、偏重心理变化的抒情性特征十分明显。很多作曲家的构思常常以姊妹艺术形式(如诗歌、戏剧、绘画等)的内容为基础,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比如,有标题交响曲、交响诗、标题序曲、叙事曲、谐谑曲等等。即使是传统的体裁形式,如古典交响曲或奏鸣曲式也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气质和个性化的处理,对于主观情感的弘扬可见一斑。

(二)从文化传统上来看

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欧洲大陆的音乐创造者对于民族音乐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精力,由此使得民族主义思潮同浪漫主义思潮走到了一起,由此使得借由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创作实现了全民族层面的文化价值自我认同。在这个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音乐创造者均秉承着民族的理想进行作品创作,而对于欧洲大陆受欺压的国家而言,也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逐步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民族乐派。

(三)从体裁上来看

古典音乐讲究程式化,音乐形式非常严格,而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则有了很大的差异,其音乐形式更为自由,音乐体裁和音乐要素都非常自由。具体而言,具有如下表现:第一,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中,旋律非常自由,乐句组成没有固定形式来约束,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化、伸缩性和抒情性。第二,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和声的结构进行了扩展,和弦被更自由地运用。第三,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常采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仍以调性音乐为主。第四,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音乐的典型特点。第五,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呈现出多变的特点,音乐作曲家不再如同古典主义时期那样强调和追求曲式的严谨,而更为注重创作过程当中的个性化体验。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阶段,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各国对于歌剧都有着一定的发展,浪漫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使得歌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不断加深,浪漫主义歌剧也在蓬勃的发展着并且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创作为歌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陈芸.《论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创作的价值趋向之差异》[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6).

[2] 王志丽.《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状况》[J].继续教育研究,2008.

[3] 张羽.《浅谈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于发展》[J].社科纵横,2007(02)

[4] 刘韵.《威尔第及其歌剧创作研究》[J].北方音乐,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