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多元手段,优化落实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创新多元手段,优化落实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

林海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而力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而高中物理教师若想要加深学生对物理力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则应当做到追随时代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建构更加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将物理力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因此,本文也将针对多元化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活动;力学

前言: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之下,我国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活动的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然而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加之新时代对应用能力强,人才的需求,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追随时代发展重视力学活动的建构,应当结合实践与实验。通过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力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力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使学生实践水平与知识迁移能力得到发展。

一、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发展下,教师想要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首先对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活动进行优化。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所建构的演示实验环节,遵循以生为本理念,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探究欲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挑选学生作为实验助手的身份与教师合作进行实验活动[1]。作为助手为演示实验活动提供助力,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满足学生需求,也能够使实验活动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利用小车等一系列道具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行探索过程中,在展开演示活动时,教师可以挑选一名学生作为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助手。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展开第一组实验,并通过描述和辅导,由助手学生展开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实验。通过对教师演示环节的优化,引导学生在作为助手进行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其自身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让学生作为助手进行操作和实验,还能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高质量学习,也能够减少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对教师独自展开的实验活动内容不感兴趣或无法理解的问题发生。

二、利用科技优化实验,便于学生数据收集

现阶段,信息技术手段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科技力量的辅助为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重要助力[2]。而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利用微课等手段弥补无法直接在课堂中展开实验的情况,或由于实验素材缺乏无法进行操作的问题,并且,建筑科技手段的信息收集和实时监测等不同新型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直观探索和观看。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建构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活动,不但可以贴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还能够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对物理现象进行学习和分析。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满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失重”进行探索过程中,便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作为辅助,结合高频相机和视频录制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反复观看,并基于此对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佐证。那么,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观看在塑料水杯下面钻孔后水从小孔流出来的现象,并借助问题“当我松手后,杯子落下的过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水流会继续吗?”等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接下来,教师则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水杯下落过程中的现象进行观看,并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想法分享,带领学生共同利用科技手段对刚才的实验过程进行复盘。借助高频相机以及视频暂停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观察到,原本从小孔向外流的水在下落后没有继续流出。最后,通过对视频内容的复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基于视频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让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和观看到的视频信息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合生活建构实验,小组合作提升能力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我们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将其应用于生活当中。那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引导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力学知识进行探索并建构实践活动时,则可以结合生活内容作为引导,以与生活内容有关联的信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且通过对生活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还能够增强高中生知识实践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力学内容与生活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实验过程的设计和自主操作[3]。以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实践结合起来,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吸纳他人的意见,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也使实验活动的建构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实验活动建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搬运不同重量的物体时,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引入教学主题,并结合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实验活动奠定基础。当学生进行讨论和想法叙述过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其提供木块、拉力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针对“摩擦力的大小”展开实验。学生通过在相同物体表面用拉力器对不同数量的木块进行操作、在不同物体表面用拉力器对相同数量的木块进行操作等环节,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问题有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感受物理知识,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结论:综上所述,力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建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高质量的对知识进行掌握。与此同时,科学建构实验教学也是贴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高中物理教师则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观看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秋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5):77-79.

[2]康联合.试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122-124.

[3]潘祖芳.创新高中物理实验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