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心理教育   共筑心理防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渗透心理教育   共筑心理防线

郑,丽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   628017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师工作中渗透的必要性入手,分别从班主任教师和学科教师教学的角度,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工作中的渗透方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师;渗透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才能维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保持在较低水平,青少年儿童的自杀率也相对较低。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接触网络虚拟社会呈现出低龄化和广泛化的发展态势,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网络社会的影响较为严重,青少年儿童自杀事件也时有出现,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结合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小学教师的基本工作进行改善和创新,切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优化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指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儿童自杀问题频繁出现的情况下,表明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应对来自学习、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心理压力,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经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甚至出现了亚健康的问题,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维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小学教师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

 但是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小学教师工作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枯燥的问题明显,无法有效结合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规律制定合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还需要教师在研究中不断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改革优化,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2]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师工作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引发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工作中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有效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小学教师工作改革的必要选择。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

    在小学学校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方法,维护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保持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纠正学生偏态心理、治疗学生变态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教师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工作中的情况下,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效率得到逐步的提升,能为学生智力与个性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能在促进学生心理疾病防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真正为小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3]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小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角度进行分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学生健康、稳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增强学生教育引导的整体水平。具体分析就是在有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下,合理化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出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成功对相关学科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究,从而提高综合学习效果[4]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需要

    在全面促进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合理化的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的指引[5]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师工作中渗透的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合理化渗透能对教师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引导,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6]。新时期在全面促进小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注意对小学教师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准确的定位,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从而切实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新时代背景下,在实际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方向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渗透,对学生作出积极的指引,保障能发挥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做出合理化的引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心理引导,可以重点对学生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挫折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共同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渗透挫折心理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遭遇挫折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只有能正确的看待挫折才能最终战胜挫折。这样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提高教育效果,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的引导[7]

(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心理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重点结合班级管理需求,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渗透,争取能在小学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群体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和创新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注意认真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渗透积极的心理引导,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指引[8]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推动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实现健康班级管理氛围的营造,并且也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维护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发展[9]

(三)在家庭教育中渗透

    与学生家长进行和谐的沟通和交流是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小学生实施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促进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的构建,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心理引导,能显著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推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在小学教师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并对小学生家长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心理教育和学校心理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维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0]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师工作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循序渐进的改善小学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促进教师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因此结合新时代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求,要有意识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合理化渗透,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从多角度对小学生群体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提高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为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指引,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子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探析[J].华东纸业,2021,51(03):40-43.

[2]刘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位·经典,2021,36(12):113-115.

[3]刘晓龙.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法探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04):97-98.

[4]廖冬梅.教育戏剧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03):61-62.

[5]郑惠梅.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8):187-189.

[6]李亚兰.新冠疫情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02):162-163.

[7]朱桃英,曾凡亮,石亮.青岛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5):66-69.

[8]宋梦娇.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11):140-141.

[9]向章宇,肖晓凌.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20(05):63-68.

[10]王媛.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0,42(2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