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思政融合之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1

课程与思政融合之浅析

鲁立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现在中国各类教育中强调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思政内容的应用,教学中我们是依靠教学单元——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培养的各种目标;但是如何在课程中融合思政内容却并不没有一定之法。本文主要探讨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之间的若干问题,分析问题的内涵原因,提出解决的应对办法。

关键字:课程;思政;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政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政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立德树人,构建育人的新格局。

1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政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方面来分析;从广义上理解,思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哲学思想体系,帮助学生以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从狭义上理解,思政是以正能量价值观,包括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基本情况、新技术新科学、传统优秀文化等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和实施,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将课程思政理解为一个哲学概念,它应该包含有利于提高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所有相关元素。

2、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耦合

思政与课程的内容融合并不是随机的、杂乱的,它们必须基于某种联系来产生其依赖关系。而我们现在许多课程的思政内容都只是随机的、松散的堆砌,那我们如何建立课程与思政的关联性呢?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考虑:从课程教学目标提炼思政内容;从课程内容提炼思政内容;从教学实施方法提炼思政内容;从课程考核方式提炼思政内容。例如: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可以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背景提出思政内容;在课程考核中可以使用小组开发答辩的模式,从团队建设、创新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向提出思政内容。

我们应该建立思政和课程之间的连接关系,使两者之间有对应关系,让思政教学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觉不到你的思政应用才是最好的思政教育。

3、思政的表现形式

在课程中表现思政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用文字描述、用图片表现、用动画效果等; 我们应该根据思政内容选取合适的表现形式,尽量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让学生从你的思政中学到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专业课程学生。

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我们可以考虑沉浸式的表现方式;采用AR/VR 的仿真体验模式,让思政教学的体验感受更好,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思政的实施,通过 AR/VR 技术使用 3D 效果介绍诗词作者外貌及生平,以及诗歌内容、爱国主义思想、家国情怀和历史背景等形象化、实例化的具体表现。

4、非哲学专任教师建设思政资源的问题

在思政资源建设中,非哲学专任教师对思政内容的分析、提炼可能出现理解上的不到位, 我们如何帮助这些老师能准确的找到针对性比较强的思政内容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们很多学校只是提出思政要求,却很少帮助教师去掌握提炼思政内容的方法;也没有总结思政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建设有大体的建设方向,比如:理工科专业的思政资源可以参考在教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农科专业思政资源参考在教学中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智能农业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内容。

综上所述,思政教学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抓手,以培养立德树人、综合素养高的人才为目标;思政教学中如何提炼内容?如何与课程内容对应?如何将思政内容进行表示?如何建设思政资源等问题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思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俐谋,谈潘攀.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4).

[2]汤赫男,魏来,陈文波.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5).

[3]陈中, 王蕊.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四重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