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李杨

新疆新大新资源环境规划有限公司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30017

摘要:现代村庄规划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展开规划工作的。村庄规划是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本文主要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析如何实现村庄规划,详细分析当前村庄规划中的不足,从多个角度列举村庄规划路径,以此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形成更优质的村庄规划结果。

关键词:国土空间;村庄;规划;问题;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乡村战略发展建设效果,做好村庄规划工作极为关键。现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基础,分析村庄规划的相关事项。

一、国土规划空间体系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被分为五级三类,村庄规划隶属于详细规划范畴,首先要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综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与村庄发展目标,展开国土空间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评价工作,再对村庄原有规划进行评估,再适当采纳村庄居民的合理意见;其次还应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确定草原、河湖以及森林等生态空间,对村庄原本的自然形态与地貌进行最大程度地保留,重视田园景观与乡村自然风光的保护,整治与修复生态环境系统,优化村庄生态空间格局。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进行村庄规划的不足

1.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忽视人文关怀与生态保护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下进行村庄规划,这项活动属于工程建设规划,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更多的关注点被放在管控用地以及工程建设方面,虽然当前已经对村庄规划提出了生态保护方面的新要求,但是实际情况是更多的资源与成本仍旧被投入到前期建设环境,因此应加大对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的关注,实现统筹兼顾的规划目标。

2.未结合社会学理论

现状村庄规划中,缺少社会学研究。新时代规划村庄,不能只将其限制到工程领域中,而要进行跨专业联动,将乡村社会学的理论也引入到规划中,尝试借助村庄规划行为来解决一些存在于村庄中的社会问题。

3.缺乏多元化视角

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相结合的区域综合体,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大格局、大体系、高视野的环境和背景。其中,村庄规划应立足农村,通过引导农村发展实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要加强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

5.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大多数村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常常把粮食种植和畜牧业结合起来。轻工制造第二产业较少,旅游村落等第三产业较少。单一化的村庄规划难以解决生产建设效率低下、劳动力结构缺乏、生产生活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从农村长远发展规划来看,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加剧了一些生产活动的环境污染,部分村庄追求眼前利益,破坏了历史文化。村庄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村庄布局,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制度。

6.村庄规划脱离实际需求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年对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生活越来越感兴趣。目前,农民工与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农村的一大难题,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加剧,导致乡村建设缺乏活力。规划设计师缺乏深入实地沟通,很难切实设身处地体验乡村生活,对村民的实际需求理解尚且不足。因此,需要与村民沟通,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惯及诉求。同时,不能简单考虑留守村民的意愿,也应了解外出农民工的意愿。若不能提高村民主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最终的规划成果也将很难得到村民的认同。

三、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来实现村庄规划路径

1.加大对空间规划的重视

在村庄规划中,应将发展与保护生态转移到优先位置,设置指标,实现管控,提升综合整治水平,实现集约高效利用乡村生产空间的发展目标。在实际规划前应先进行调研工作,可将现场踏勘、线下座谈会与线上问卷等多种方式结合运用,通过入户访谈调查,来了解村民的需求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构建三线三区的空间管控体系,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用地开发边界、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处于边界线范围内的耕地只能用于粮食生产,严禁他用,线内不允许有非农业建设行为;在生态空间内不允许建设一般化工产业。在空间规划中,必须要对控制类指标进行充分落实,通过国土利用指标来实现纵向衔接,注重管控农村建设用地的时序、布局与规模;从横向空间布局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村庄的空间布局,严格管控不同种类用地的实际数量。

2.关注产业发展

围绕农村居民的实际诉求,落实新的规划工作,加强对当地特色产业的重视,推动建设美丽农村的活动,通过发展产业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为村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可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农林果业与旅游业,对破坏生态的工业进行限制,以此实现对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产业时,要形成长远目光,对村民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进行协调。

3.向政策规划方向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村庄规划侧重于工程建设的现状,应认识到这种规划理念虽然具有较强的刚性,但是实施后很难获取预期成果。应当依照居民需求,形成政策性的科学规划,借助政策来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规划中要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让村民也能够形成对村庄规划的参与感,依靠村民来了解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使所有规划中的举措都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4.实现多专业、多领域合作

村庄规划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多方面的工作,规划过程复杂,如果单纯依靠规划师,很难保障规划的深入性,因此可以在有规划需求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组织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到规划活动中,用更为丰富的学科知识来支持规划工作,也借此提升村庄规划的专业性。测绘、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等多个单位形成联动力量,提供更为专业的乡村规划方案,具体可综合建筑学、测绘学、地理学、土地学以及城乡规划等专业,形成多学科支持的规划方案,还应综合多种技术,优先运用先进科技,如大数据分析技术、地理信息化技术与遥感影像技术等。

5.更新规划理念,促进三生空间融合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推动生产发展,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生态底线;通过建设美好生活图景来促进生态保护,给村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对现有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改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结合公共服务需求提供配套设施,对村庄的优秀人文历史风俗进行传承,可将其开发为旅游资源。

6.加大对人居环境的重视

村庄规划中必须充分重视人居环境,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改善人居环境,对村域附近的山体进行重点保护,严禁随意砍伐树木,不可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应做好村庄排水规划,实现对污水的集中排放;保护水域环境;引导村民自觉地保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使居民能够主动地加入到保护村庄环境的队伍中。可以在人居环境中添加景观小品以及花架等元素,美化村庄居住环境。

7.在村民自治与规划设计之间探求平衡

当前村庄规划工作面临诸多新要求,因此形成的规划必须更具有落地性与可读性,同时还要存在特色地方价值,能够帮助村庄实现资源整合,达到多元化发展目标。规划中的各项措施必须符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利用产业来对当地的劳动力进行吸纳,赋予产业更高的经济价值,提升农民的收入。

4结论

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不断被更新,在关注基本规划需求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村庄的生态保护,不只要实现基本指标,还要创新规划方法,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规划工作,使村民也能够在规划建设村庄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共同分享村庄规划成果。

参考文献

[4] 朝斌 郑.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设计实践[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1(4).

[5] 李琳, 韩贵锋, 赵一凡,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探讨与展望[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