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的一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的一点思考

刘娜

济宁市财政局北湖分局    山东省济宁市  272067

摘要:我国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预算体系。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预算管理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学手段,把预算管理的程序与规则统一起来,把预算管理的规则嵌入到预算管理系统中,实现“制度+技术”的强强联合,提高财政资金的精准化管理水平,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自2020年起,全国各省相继启动了全面预算信息系统的研制和试运行,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引入到预算管理中,不仅能实现全过程的监控,还能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状况,并能及时作出决策。然而,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环节比较多,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因此要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完善,最终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预算体系;预算管理

引言:我国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预算体系。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的总体框架和体制已基本建立,但与十九大所提出的预算制度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建设一个综合的预算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全面预算管理集成信息系统是将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嵌入到云平台中,通过建立“制度+技术”管理框架,实现金融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综合运用,可以使财务部门在决策、管理上取得更好的效果。文章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预算执行不够严格规范

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法》相关法律规定,依据人大批准的预算科学组织收入,依法合规支出。但在预算执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预算执行不够严格规范的情况存在。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追加、调减支出随意性较大;预算支出进度不平衡,年初预算刚下达时尚未形成规模支出量,年中执行时如遇到库款调度紧张,预算执行进度极容易压低。而到了年底,很多项目为了完成上级任务目标、或者仅仅为了避免资金结转来年、无法继续使用,突击花钱赶进度的情况屡屡存在。

1.2预算约束力度不够,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对基层单位的预算执行管理较为粗放,基层单位预算指标的执行审批、调剂主要依靠财政对口部门管理人员人为判断,判断标准难免不一致,预算调剂没有统一规范的程序,预算结转结余资金也无法高效实现动态计算和及时回收,导致预算对基层的约束力度减弱;各级财政部门对下级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缺乏高效健全的预算指标和预算执行工具,导致了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财政部门的决策。在这种形势下,财政部门没有对本地区各层次、各领域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高标准的动态监控,既不能准确地掌握财政收支的运行状况,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影响到政府的整体决策。

1.3预算管理各环节衔接不完善

预算管理各环节之间极易出现衔接不够紧密的情况。例如在工程项目的立项和预算的衔接上,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在项目启动时,往往考虑到本行业、本领域的规划发展与建设需求,很少从预算平衡的角度进行科学研判预测。由于预算编制与执行不能成为一体,因此,如信息反馈时间不够及时,则无法高效地指导预算的制定和调整。再如,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要求将预算与国有资产管理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资产运行维护费用、新增资产购置等,都要与存量资产的配置相结合。但是,由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未能完善衔接,使得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掌握其所拥有的存量资产,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衔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

2.1统一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预算法,国务院、财政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但在具体的预算执行流程、规则、管理要素等细化操作层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预算管理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各级的预算管理程序、分类标准、数据口径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别,造成不能衔接的问题。有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集成信息化建设,必须将预算管理体系统一起来,将各级各部门的权责划分清楚,将预算执行所有业务科学嵌套在系统中,以“规则驱动”的方式对各参与方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制约,以确保预算管理更具强制性与透明性。

2.2实现预算管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约束,提升预算管理的效果

预算管理集成系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制度+技术”的体制实施机制,通过对各级预算管理的操作过程和管理要素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规范,使得财政、部门、单位、上下级财政的工作无缝对接,并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制约,推动各级预算部门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性、科学性与高效率。真正做到政府、部门、单位的开支按照预算规定执行,没有预算的不能支、超出预算的不能支;规范统一了预算单位所用的记账财务软件,从源头上提高了部门账务核算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解决了各地财务软件与核算方式各自为政、互不统一等严重影响预算执行的问题;把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编制等业务环境,建立健全全链条、全管控机制,并可实时核对、监控纠偏

3.对全面预算信息系统构建的几点想法

3.1考虑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原则,应做好该系统与现有相关系统的技术衔接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应尽量强化与其它系统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来强化对预算基本信息的审查与校验,并且巩固提升预算执行整个过环节的质量。比如,要完善人事业务类的预算,应与人社、工资等相关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在对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开展预算执行、统筹管理等工作时,必须依托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清单导入到集成系统中,并以单位的资产信息作为资产管理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在实施政府采购预算时,若能将预算指标输入到系统中,可降低财务部门对预算的重复审查,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3.2完善和细化项目支出标准,并运用系统管理先进手段推动落实

通过对各类别的支出标准的不断改进,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更为科学和细化的方法进行项目分类,并与财政部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结合,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整合能力,创新支出标准确定模式。既能保证预算执行,又可帮助完善账务处理,同时更能多维度反映各类支出明细与方向,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强化系统的技术保障,做好信息的储存及安全管理

从近年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践操作来看,目前多以省级为单位逐级向下开展改革、推广运作。在运营高峰期,尤其是在月底月初、预决算编制阶段,网络拥堵、卡顿时有发生,导致业务延时等待较长。此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存储、传递大量重要数据,特别是在面临更加复杂国际国内形势、需进一步加强政府保密工作的当前,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安全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信息的存储和保密性。强化密钥和密码的管理,确保密钥的生成、检查、分发、保存等过程的有序进行;提高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水平,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结束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预算管理体系,适应了新时期我国政府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需求。其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深远影响的系统工程,既要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双重达标,又要确保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之间有机统一、高效运作,推进我国预算管理与执行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海南省财政厅. 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助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J]. 中国财政, 2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