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任晗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口腔医院(山东 烟台)264100

摘要:目的:分析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牙齿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n=30),对照组实行传统正畸治疗,实验组实行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正畸效果显著,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于行口腔正畸的患者而言,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可获得显著效果,安全性和治疗价值相对较高。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又称为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合畸形,目的在于美观牙齿,诊断、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深入发展,医疗口腔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法有了新突破,微种植体支抗有着操作简单、安全性与灵活性高等特征,将其应用在口腔正畸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更好地实现治疗目标[1]。基于微种植体支抗具有的优势价值,本文分析了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划分小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26.71±7.32)岁。实验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6.09±7.81)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口腔影像学诊断结果符合临床收治标准;(2)患者与家属知晓研究过程后自愿参与;(3)牙周健康,口颌发育正常[2]

排除标准:(1)颌骨内部有囊肿;(2)合并严重高血压、肝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3)曾进行拔牙、牙齿修复者。

1.2方法

对照组 传统正畸治疗,即口外弓强化支抗治疗,治疗细节如下:于患者口腔内配合头帽-口外弓加强支抗,为抑制上颌生长,可将头枕选做支抗点,并向后牵引,推磨牙向后,牵引力应控制在400-500g(单侧),牵引力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持续佩戴时间12h/天,疗程为1年。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感染,给予必要的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实验组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指导患者漱口清洁口腔,增强支抗部位彻底消毒,然后使用相应的麻醉剂进行麻醉;以前期的诊断结果为参考,标记植入部位,明确植入方向和位置,然后植入自攻型微型钛钉,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护好牙根,防止牙根损伤;操作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种植体是否牢固,如果发生松动情况要立即处理,防止无效植入,通过X线根尖片了解牙根、种植体植入二者的接触情况,同时用链状橡皮圈对种植体和牵引钩进行连接;叮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讲解清洁口腔时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诊[3]

1.3观察指标

(1)正畸效果:磨牙移位距离、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

(2)咀嚼率和咬合力。

(3)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度水肿、口腔炎症、口腔不适。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即:正畸效果、咀嚼率和咬合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用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表示,t和x2行组间检验。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1.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畸效果

实验组的正畸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正畸效果(x±s)

组别

n

磨牙移位距离(mm)

上中切牙倾角差(°)

上中切牙凸距差(mm)

实验组

30

3.21±0.42

27.75±5.53

3.76±1.36

对照组

30

5.65±0.64

14.06±3.54

2.59±0.75

t

24.411

14.365

6.602

P

<0.05

<0.05

<0.05

2.2咀嚼率和咬合力

治疗前,两组的咀嚼率和咬合力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咀嚼率和咬合力(x±s)

组别

咀嚼率(%)

咬合力(Ib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30)

37.26±6.25

69.22±13.16

86.55±22.19

139.26±39.25

对照组(n=30)

39.52±7.12

58.05±22.23

88.30±24.42

105.27±31.12

t

0.897

4.567

0.291

5.579

P

>0.05

<0.05

>0.05

<0.05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比较后(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n

轻度水肿

口腔炎症

口腔不适

发生率

实验组

30

1(3.33)

0(0.00)

1(3.33)

2(6.67)

对照组

30

4(13.33)

1(3.33)

2(6.67)

7(23.33)

x2

10.257

P

<0.05

3.讨论

口腔正畸,就是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以研究错颌畸形的病因机制为主,通过诊断分析、预防以及治疗等一系列手段达到美观牙齿的功效。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或者牙齿之间比较拥挤,就会增加清洁与维护的难度,不但容易引发龋齿、牙周病和牙齿脱落等情况,而且会导致牙齿表面异常磨损,降低咀嚼效率,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严重时还伴有慢性头痛、面部疼痛[4]。针对存在的口腔问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就会加重病情,并且治疗流程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口腔正畸具有牙齿保洁、清除咬合创伤、增强咀嚼功能等作用,有效避免多种口腔问题的发生。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颌间牵引、口外弓强化支抗等,虽然能够达到治疗要求,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治疗后患者会感到不适,美观度不够理想,容易造成支抗丢失,同时引发轻度水肿、口腔炎症、口腔不适等不良反应。相关研究学者表明[5],区别于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对植入部位及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另一方面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较高,并且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微型种植体支抗属于一种骨性支抗,无需与骨组织结合,对患者创伤小并且耐受力较好,患者没有不适感,弥补了常规治疗方法的弊端。此外,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时,不但种植技术简单方便,取出时也比较容易,只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拧出种植体即可,无需其他操作。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应用口外弓强化支抗治疗[6]。从正畸效果来看,实验组的磨牙移位距离(3.21±0.42)mm,上中切牙倾角差(27.75±5.53)°,上中切牙凸距差(3.76±1.36)mm;对照组的磨牙移位距离(5.65±0.64)mm,上中切牙倾角差(14.06±3.54)°,上中切牙凸距差(2.59±0.75)mm。比较后(P<0.05)。从咀嚼率和咬合力的改善情况来看,治疗前,两组的咀嚼率和咬合力无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为(37.26±6.25)%、(86.55±22.19)Ibs,对照组为(39.52±7.12)%、(88.30±24.42)Ibs;治疗后,实验组咀嚼率及咬合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咀嚼率为(69.22±13.16)%、咬合力为(139.26±39.25)Ibs,对照组的咀嚼率为(58.05±22.23)%、咬合力为(105.27±31.12)Ibs。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比较后(P<0.05)。由此说明,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行口腔正畸的患者而言,与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相比,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能够解决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治疗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效控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改善咀嚼功能与咬合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培花.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004(002):43,45.

[2]尹伟娇,杜静,邢雅芹,孙丹丹.口腔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1,030(010):125-129.

[3]金轶男,赵刚.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005(033):105-106.

[4]陈秋兰,陈灵,谭桂萍.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观察[J].微创医学,2021,016(002):190-192,259.

[5]陈小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000(024):127-128.

[6]张兴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018(001):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