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

彭明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格外重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现代医疗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由于医学及医生的行业特殊性,对于该行业学生的思想政治领悟要求较高。而目前思政教育对于融入医疗教学的手段,方式相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本文将立足现实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充分使思政教育内容和医学生学习相融合,加快培育建设高质量的医疗建设队伍,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医学教育;融合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拓教育思政育人的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融入医疗高校,在培养学生相关医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三观,强化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不断地将患者健康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关注尊重患者,提高沟通能力。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临床医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据本文的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医疗学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方式为本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思政课堂,辅之共青团中央开展的青年大学习以及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的团日活动进行思政教育1。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对医学思政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医疗工作者心中要有大爱,无私奉献,医德高尚,技术高超。但大部分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医疗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较少,二者的脱节无法激励学习氛围,无法达到对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医患矛盾是大众很关心的问题。暴力伤医事件牵动着许多医护工作者的心。这些事件严重打击了目前在校医学生的顾虑,以及对将来从事职业的担忧。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医疗费用过高与不符合患者期待值,医患双方认知不对等等情况。同时也存在由于医生缺乏人文关怀,与患者沟通时语言态度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为保证在校医学生对日后工作岗位抱有期待,抱有信心,医学院校需要从思政教育入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医学伦理教育和医患沟通等,极大的减少医患矛盾的可能性。

三、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

1、深挖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将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能够极大地提高医学生对于医学道路的认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其认同感和责任感。例如,可以将德高望重的医学工作者引入思政课堂。例如,钟南山院士其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道德信念,理想是怎样引领钟南山院士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这就是医学课程中的四种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先进人物事迹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2

2、思政课程内容贴合学生学习阶段

大学时期的思政课堂与初高中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注重其年龄阶段,学习阶段以及阅历的程度进行思政教育。不同年级的思政教育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了解医学发展历史、从先进人物事迹入手,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民族情怀。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更深一层次了解医疗法规政策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对于医疗事件,国家的医疗卫生安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事件发生时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方式方法。

3、弘扬员外援藏援疆的大爱精神

习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必须不断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出新的机遇和动力。医学院应联合各地级市相应的医院展开援藏,援疆,援外的医疗交流活动3。能够极大程度的发展学科建设水平,将宝贵的医疗经验传授给当地的医生,为当地的医学水平提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走访当地人民群众开展义诊的活动,提升其吃苦耐劳的能力,弘扬了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4、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组建专业思政教学团队

打造优秀的思政教育队伍,是建设高质量思政课堂的前提条件。临床工作是医学生长期工作的地点,临床医学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临床教师应定期,积极,主动的学习党内先进思想文化,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现状,加强师风师德的建设,坚持育人者先接受教育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理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能够对病人充满关怀,注意沟通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日后走进临床工作的行为方式方法4。首先,应将思政课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政理论学习,开展专题教育,增强代教老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水平。第二,应选择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优秀的思政教学小组进行集中备课,深度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学示范课,推进思政教学建设。第三,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例如,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应用,指导学生线上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乡镇等开展义诊、体检等公益活动。

5、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育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教育体系,能够使医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全面多样发展。应成立临床思政教育管理小组,对于学生和教师进行统一管理,将丰富经验的医生参与思政教学管理,把控思政教学方向,并组织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思政学习教案的编写、听课、评课等行动。同时,班级内的相关成员,例如班长团支书,应积极负责思政学习讲座,思政实践活动的传达和组织安排,定期组织学生对于老师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提供反馈意见。

临床学习是连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之间的有效桥梁,也是医学生人生观,职业观,认同感培养的最佳时机。因此,将思政课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认同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晶.新时期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J].经济师,2021(04):177-178.

[2]谭小玉,柳广南,李文涛.诊断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大学,2022(03):132-135.

[3刘玉博,王亚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2):188-190.

[4]孙小雪.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才智,2021(1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