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辩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睡眠障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3

经方辩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睡眠障碍

梁小英

柳州市鹿寨县中医医院,广西鹿寨545699

摘要睡眠障碍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这是因为随着CHB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机体的肝功能也会逐渐受损,肝脏对于激素的灭活功能也会随之降低,随之而来的人体高激素水平会导致精神亢奋等症状的出现,从而影响机体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症状的出现。并且,随着CHB患者病情的逐渐加重,身体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因疾病对健康的不断侵蚀,患者易出现负面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从另一角度来看,睡眠障碍症状的出现会对机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CH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因此,做好CHB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便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从经方辨证的角度对CHB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思路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各个方证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经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睡眠障碍;方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持续感染人体所致的肝脏疾病。在临床上,CHB具有发病率高、危害大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指出,CHB是一种在全球范围流行的肝脏疾病,目前全球的CHB患者人数已超过2.5亿,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CHB患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并不平均,CHB患者多集中于非洲及西太平洋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占全球所有CHB患者人数的68%以上[1]。在我国,CHB也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类型,据2014年数据统计,我国CHB流行率约为5%-6%,现有CHB患者人数约为2000-3000万人[2]。通过对上世纪末我国的CHB流行情况进行研究比较发现,我国CHB患者及HBV感染者人数已显著下降,尤其是1-4岁的HBV感染者人数较上世界末而言下降了约30倍。上述情况的出现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疫苗的普及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各类抗病毒和抗纤维化药物是CHB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通过合理进行药物使用,可针对性灭杀CHB患者体内的HBV病毒,并能够抑制肝纤维化进程,能够避免CHB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与恶化,有助于CHB患者健康的保障和生命的延长[3]。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西医药物在CHB患者治疗中的局限性,因CHB具有病程长的特点,患者需长期服药以维持健康,但随着各类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患者的病毒耐药性也在逐渐提升,西药干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且长期进行各类西药的服药,各类药物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出现,对广大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不利影响[4]。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医学工作者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上。大量研究指出,中医在CHB患者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点[5]。并且,我国传统中医药在CHB的诊断与治疗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医药诊治CHB一直是我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与结果。为此,本文便针对CHB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治疗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1.CHB

1.1 HBV的形态与传播

HBV作为引发CHB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该科病毒内又包含正嗜肝DNA病毒和禽嗜肝DNA病毒两个属,其中导致人类发生CHB的HBV便属于正嗜肝DNA病毒。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通过电子显微镜便可直观的观察到HBV的形态和结构。一般来说,HBV主要分为三种形态,其分别为42nm(直径)的大球形颗粒、22nm(直径)的小球形颗粒和特殊形态管形颗粒,其中的大球形颗粒属于病毒完整形态,具有传染性,剩余两种形态的HBV病毒则不具备传染性。而导致HBV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三种,其分别为血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另外汗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等人体主要分泌物中也含有大量的HBV病毒,故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HBV病毒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HIV(艾滋病毒)感染者、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者和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均有着极高的HBV病毒感染风险[6]。正因HBV病毒的高传播性,才导致了CHB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对无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威胁。

1.2 CHB的危害

相关研究指出:全球每年因CHB而死亡的患者人数约为90万人。由此可见,CHB对机体健康和生命的高威胁性[7]。在临床上,医学界根据CHB患者的病情轻重将该疾病分为了轻、中和重三度,其中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或较轻,仅会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尿黄和肝区不适等症状,而随着机体病情的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会越发严重,当病情发展至重症患者便会表现出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睡眠障碍和脾脏肿大等症状,并有概率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机体的生命安全

[8]

  1. CHB的病因、病机、病位与病性

从中医角度来看,CHB可被归属为“黄疸”、“积聚”和“肝着”等范畴,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于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时发病,病机特点为“湿热疫毒隐伏血分”,主要证型可分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病位则在肝,并涉及脾、肾、胃、胆和三焦,病性则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因该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复杂多变,病情交错难愈,故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辨证治疗时应明确“湿、热、瘀、毒之邪实与肝、脾、肾之正虚”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通过调整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间的平衡,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9]

  1. 睡眠障碍的病因及常用组方

我国传统中医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十分深远,认为该症状应属于“梦魇”、“嗜卧”、“鼾眠”和“不寐”等范畴中,而“阴阳失调、邪气客于五脏六腑、卫气运行异常或脏腑损伤阴阳不和以及年老气血衰少、营卫运行失常”等均为睡眠障碍的病因与病机,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辨证施治,故明确患者的具体病因予以对症治疗方可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我国中医经典组方半夏汤便是临床治疗睡眠障碍的经典良方,该组方可使患者“内外阴阳之气通利无阻,而安然入睡”,是治疗“痰浊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患者的良方。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一文中则指出“虚烦不得卧,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及“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主之”,这表明黄连、阿胶等在急性热性病所致睡眠障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另外,孙思邈(唐)选用石英煎“从肾论治”“惊恐”失眠、选用茯神散“从心论治”“烦躁”失眠、选用温胆汤治疗病后虚烦不眠,叶天士(清)则针对“因里病而不寐者”,若患者“或焦烦过度,而离宫内燃”,则选用补心丹及酸枣仁汤,若“或忧劳愤郁,而耗心损脾”,则选用养心汤及归脾汤。

4.CHB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

睡眠障碍作为CHB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病机复杂的特点,其应由“气血失调,正气不足而感受湿热毒邪,郁于肝脾,致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生痰化火,肝火夹痰,上扰心神”而致失眠[10]。由此可知,睡眠障碍症状是在CHB的病理基础上发展而来,与CHB互为因果。且我国中医巨著《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指出:“五脏合五行,因肝属木,故名肝木”,且肝主情志、藏魂,其作为六郁之首一旦出现病变便会对机体的情志变化造成巨大影响,而心神不安、气血失调,又会导致湿热毒邪久恋不去造成机体肝功能损伤的反复波动,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并且,情志方面的刺激还会导致机体肝胆志气不畅,造成患者“肝木横逆克犯中焦脾土”,导致各类胃肠症状的出现[11]。因此,中医针对CHB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时,不仅要逐一化脾胃痰湿,还应清肝胆火,肝脾同调,痰火同治。

小柴胡汤作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能够调脾理肝、顺肝乙木之性,在CHB患者治疗中较为常用。《温胆汤》则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失眠,具有“清化痰热,顺胆甲木之性”的功效,在各类睡眠障碍及失眠患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周坚等学者在《柴芩温胆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干预作用》一文中通过对两方的化裁合用,充分发挥了两份组方的优势,使其能“清肝胆痰热,理脾畅气,则神自安而睡眠足”,故30例CHB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3.33%,并有效促进了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且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极高[11]

酸枣仁汤则是出自《金匮要略》的良方,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在传统组方的基础上加郁金、白芍、赤芍、煅龙骨和炒白术等药材对CHB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黄丽莹等学者在《慢性乙肝患者使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的研究中:60例CHB睡眠障碍患者经酸枣仁汤进行失眠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且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是因为传统组方主治失眠,辅以郁金、白芍、赤芍活络舒肝,煅龙骨安神,炒白术运气健脾,从而能够起到化瘀疏肝、安神滋阴的作用,有助于CHB睡眠障碍患者病情的改善[12]

    孔圣枕中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补肾宁心、益智安神的功效,主治“心肾不足之惊悸失眠”。在胥展志等学者在《孔圣枕中丹加味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的研究指出:龟板滋养肝肾、养血补心,为君药,龙骨平肝潜阳、收魂入肝为臣药,二药合用具有安宁神魂的功效,远志则苦泄散郁为佐药,石菖蒲利九窍、散肝郁为使药,君臣佐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型予以生地、石决明、香附、柴胡、川穹、合欢皮、生白术、薏苡仁、桔梗、山注意、怀牛膝和黄英等药材进行适当加味,故有助于CHB睡眠障碍患者病情的改善,文中40例CHB睡眠障碍患者经该组方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13]

4.验案举隅

    徐某,男性,61岁,CHB病程10余年,睡眠质量差,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CHB,故予以孔圣枕中丹加味,处方包含20g龙骨和炙龟板,15g远志、石菖蒲、枸杞子、山茱萸、续断、怀牛膝、龙眼肉、紫石英、麦冬、黄精。持续用药2个月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升。

3.结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瑰宝,中药经方是历朝历代先贤经多年探索实践总结而来的方剂,在CHB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合理选择经方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便可有效促进其病情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潘小英.丹鸡活血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IL-6、MDA、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4):131-133.

[2]梁国强.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22):3751-3753.

[3]张千,洪锋.疏肝健脾活血方对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的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0):172-175.

[4]潘哲,韦龑,於丽丽,等.壮肝益肾煎治疗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05):1381-1387.

[5]马军梅.如何改善乙肝患者的睡眠[J].保健医苑,2021(08):40-41.

[6]陈月桥,吴凤兰,覃秀容,等.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阳黄证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1,27(06):91-94+98.

[7]詹玉卿.耳穴埋豆在慢性乙肝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3):22-23.

[8]曹爽,王春景,白佳萌,等.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4):142-145.

[9]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01):97-102.

[10]周坚,潘陈为,郑园园,等.柴芩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睡眠障碍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3214-3216.

[11]周坚,潘陈为,郑园园,等.柴芩温胆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干预作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04):258-259.

[12]黄丽莹,龚发萍,李鋆.慢性乙肝患者使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9):1524-1525.

[13]胥展志,侯德健,李映雪,等.孔圣枕中丹加味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