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孙琳

120101198308084526

摘要: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其对外交通运输线路网络主干框架、分支框架都纷纷形成。在如此背景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实施势在必行,它在逐渐完善交通环境过程中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更新完善系统内容,突出建设问题,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城市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加分。

关键词: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工程设计;

引言

我国的城市化率也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相对不完善、道路交通用地增长有限,停车设施很难完全满足停车需求,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问题,基于上述背景,为保障中小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交通畅通,合理的研究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并予以实施,使得城市的交通系统适应城市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探讨

道路交通设施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涉及规划、住建、交通、公安交管等多个部门,涵盖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土本工程、竣工验收、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为此加强对其现状问题探讨分析很有必要,亟待需要从以下多部门协同的角度提出综合应对改善措施。一是加强源头规划设计建设,进一步规范新建、改扩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确保高质量供给;二是优化改善既有交通设施,对各类既有交通设施进行查漏补缺、系统设计、及时整改,消减低质量供给;三是强化共建共管协同机制,规范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审核、验收、管理机制,形成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建共管工作格局;四是加强交通设施运维管理,建立完善在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运行维护机制,预算列支年度运维专项经费,建立专业队伍保障运行维护正常进行。具体从“标准规程-改造提升-同步管理-审核验收-运行维护”五个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实施全流程管控。

2道路交通设计的技术要点

2.1完善慢性交通设施系统

首先,对慢行交通做好规划设计,结合既有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和未来规划,各种道路的设计规范要求,对慢行交通体系中的非机车道、步行通道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使道路系统中慢行交通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比例以及空间。例如:非机动车道的设定,根据各种无动力车辆的车型和行驶特点、道路建设等级、非机动车通行量合理确定宽度;再如:人行横道的设定,需要考虑其设置位置、宽度和间距,并与行人交通信号灯配合设置,以保障该路段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其次,要做好慢行交通系统的细节设计,为了维护慢行交通的安全,需要与机动车道之间完全隔离,防止机动车为抢时间占道行驶,或是随意停车阻碍慢行出行的人们。为体现处城市道路交通的人文关怀特点,对于特殊人群需要设计无障碍通道,合理控制道路衔接坡度,设计盲道,并合理布置井盖、电箱等水电基础设施。还要做好道路绿化设计,可以用绿化带、隔离桩等隔离不同车道,也可以在步行道路两侧栽植苗木。最后,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类交通工具的停放空间,根据城市交通线路规划、人流密度、用地分配、各种交通工具站点的布设等,选择合适的区域修建地面或地下停车场,设置非机动车专停区域,以满足众多车辆的停放需求,避免机动车占道,也方便人们随时取用、归还单车,与地铁、公交等及时换乘,从而可以起到鼓励人们选择慢行交通出门的目的。

2.2非机动车停车规划

目前,城市新区的交通建设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考虑出行的便利性和快速性,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界处的有序隔离和互不干扰通行是规划的原则,在新区道路规划建设中尤为重要。在城市新区,非机动车不仅是短途旅行的交通工具,也是换乘公共交通的传输连接方式。停车乘用停车场是指在一次行程中为低载系数和高载系数两种模式的转换而提供的停车设施,即汽车、摩托车、慢行交通方式与常规公交车、轨道交通等模式的转换。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高架路、轻轨等建设越来越多。因此,如在城市新区建设高架路,可以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的地面空间,在保证高架桥体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桥下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充分利用资源。

2.3重视过街系统设计

为了实现慢行交通与城市整体道路交通的无缝衔接,提供安全舒适的慢行环境,对于不同车道需要设置防跨越护栏、各种安全和提醒标志、标语,地面要做好线路引导标志,以鼓励、提醒、宣传安全出行,真正地达到“人车分离”。还要对一些人流量较大或路口交通情况较为复杂等地面人行横道不能满足该区域的实际人流需要时,要尽量建设地下过街通道、过街天桥等过街设施,使得城市主干线依然可以高效运行,同时又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真正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3交通优化的策略

3.1建立道路交通管理平台信息应用系统

要建立道路交通管理平台,丰富其信息应用系统内容,统一规范标准基础软件建设内容,从数据采集层面上做好数据传输工作,存储数据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就要结合道路程序内容体现系统针对性,确保系统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全面改进系统接口标准,对数据采集标准进行全面优化,满足信息化管理统一性要求,提高信息数据综合利用效率。就目前来看,采用GPS智慧型指挥调度系统是有必要的,它在推进公路交通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方面表现突出,配合移动交通警务系统建立多媒体信息数据查询平台。

3.2强化建设规程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性的总体要求,为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实现最佳的边际效益,切实提高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确保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在应对城市交通问题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建议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按照以下“四步法”规程进行规范操作:一是同步纳入道路研究、规划、设计、论证、预算方案之中;二是依托道路的交通设计方案同步设计优化交通设施设置方案;三是严格审查道路施工图中交通设施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精准性;四是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系统及设备功能开展竣工或随工检测,形成建设质量管控闭环。

3.3完善停车系统

从“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出发合理规划车位,建立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主导或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公共停车设施,实施公共停车产业化,扩大停车供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功能,建设停车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区域内各停车停车泊位统一实时管理,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实时停车服务信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现有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为更多居民提供出行服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以在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从源头上解决小汽车出行的需求,极大程度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公交的线网密度,扩大城市公交线网的覆盖范围,合理设置公交站点,方便居民进行出行或抵达。

结束语

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城市应以新区交通规划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水平,需要对交通自身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整体进行合理设计,并在科学的规划下促进相关设施的建设,加强交通管理,以构建有效的交通系统,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鹏.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8):72-74.

[2]杨智良.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完善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21(07):310-311.

[3]王志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问题思考[J].四川水泥,2020(11):283-284.

[4]曹辉.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城市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20,6(0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