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刘河厚

  夏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德州市  253200

摘要:现如今药品的规范性管理已经成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在药品管理法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采取可靠措施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愈发重要。如果药品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将直接降低药品安全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就通过分析药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实际工作中的薄弱处,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有效途径

1药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品市场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全面增速发展,各个行业都更为注重加强规范性管理,但是因地区发展实力存在差异性,不同城市的药品监督管理效果也参差不齐。这是因为药品监督管理本身就需大量的资金及管理资源做支撑,如果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强,也难以投入更多资金及资源在药品监督管理上,因缺少硬性约束,药品市场的秩序也相对混乱,尤其是在部分监督管理措施难以落实的地区,更存在假冒伪劣药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不良情况,药品非法交易行为也未得到根本遏制,这在一方面会扰乱药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假冒药品流入患者手中,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无论是当地药品的监督管理还是药品经济的发展都会因此而受到阻碍性影响。

1.2药品采购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医院的药品采购渠道相对多元化,但是因缺少统一且规范的管理体系,药品采购流程往往十分随意,规范性不高,药品生产厂家选择时也缺少标准化的资质筛选及审核机制,致使部分厂家的认证资格并未得到检验,难以保证药品采购的规范性,这就为假冒伪劣药品的流入,不合格药品的使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在药品监督管理中,急需提高药品采购的规范性,从源头上遏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1.3药品管理不到位

从当前形势来看,医院运行体系不断健全,管理措施也更为精细化,但是部分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却存在明显缺陷,在临床药品不能得到强化约束及控制的基础上,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在逐步上升,促使医院的形象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在药品管理中,缺少药品新管理制度的定期学习,或不能对新药品的特性及制作流程进行了解,可能产生严重的药品使用风险,例如部分中药饮片未经炮制就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不仅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更可能产生副作用。还有部分药品未得到妥善保管,会因霉变等问题的影响破坏药品药性,无法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2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2.1提高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认知

药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是提高治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药品质量安全与患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监督管理及药品使用中都具有特殊性,这就需提高对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认知,转变错误的落后思想,将药品监督管理作业重点工作去落实,在明确药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规划更为可行的药品采购流程,对资质高、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进行选择,在正式采购药品前,还应对厂家资质进行审核,并对质量检验报告进行核实,确定达到药品采购要求时,才能选择对应厂家采购药品。与此同时,还应单独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小组,在药品采购前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采购药品的功能作用、品质等都需加大检测力度,以免不合格药品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药片按流程及要求采购完毕后,还应与药品供应厂家签订责任承包合同,确保药品质量始终能得到约束及控制,定期组织开展对资质审查报告的复查工作,及时掌握药品市场价格及波动情况。

2.2完善采购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用药阶段的安全系数,就需根据现状创建起健全化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约束药品采购及用药行为,实现对药品使用流程的系统性管理。当地药监局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现行的药品采购制度加以完善,做好市场上药品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工作,基于监督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以免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而医院则应将药品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对医院用药处方及临床用药等进行定期查验,对各个药品的采购方式加以调整,保证整个过程的规范性,规避药品采购及使用中的不规范问题。

2.3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中,需从前期的采购到最终的储存都进行全过程性的监督管理:第一,在药品采购前期,应先对用药疗效等基本指标展开调研,通过全面性分析确定医疗对此类药品的需求配置量,根据该参数制定采购计划,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进行药品采购工作;第二,药剂采购部门应加强对采购药品数量的严格控制,确保库存充足,药品进货单应通过审核后才能作为采购依据;第三,药品按采购单采购完毕后,应做好验收工作,不仅要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更需检查药品规格、价格及数量等各项指标,如果药品临期,则需单独标注并处理,不允许此类药品被医院药房使用;第四,药品严格依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后,需由医院药房提出药品采购的申请报告,结合医院用药需求及采购单,对药品进行逐一核查,不仅要检查药品的生产日期、功效及总量,更需确保药品质量达到要求,只有药品各项指标都通过核查后,才可将药品入库;第五,通过上述论述不难发现,药品储存不当可能导致其药用功效下降,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药品使用中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善此种情况,就需加强对药品的储存管理,一般需结合药品适用的储存条件、特性及相关说明,将药品置于规范的储存环境下。在药品储存中还需采取相应措施,对药品进行保护,以免药品质量及功效因霉变或鼠蚁影响而下降。定期要做好对药品使用期限的检查,针对临期药品,要重点记录,合理安排用药计划,如果在指定期限内仍无法将临期药品全部使用,就需及时处理,以免过期药品被应用到患者治疗中。

2.4提高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药品监督管理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其质量,就需确保负责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能够从思想上认定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必要性,掌握相关法律及行业标准,提高药品监督管理的合理性及全面性,确保患者所使用的药品都是合格、正规渠道采购的。基于此,应确保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能够被高效落实,通过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小组,增强管理人员的自主性工作意识,严格依照新药品管理法,将药品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能效,规避药品采购、流通及使用中的各类问题。为了不断提高药品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还需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更适宜的监管路径,通过持续性的学习,加强、加深对新要求的理解,并将之运用到药品的监督管理中,高效处理突发情况。除此之外,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的药品监督管理方案落实,大力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时刻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提高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药品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其管理效果全面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用药安全的控制要求逐步提高,这就对药品监督管理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不仅要将该项工作重视起来,更需投入更多资金及资源,加强对药品的全面性监督管理,规范药品采购流程,提高药品使用环节的正规性,从根本上提高药品质量安全,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积极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振宾, 王迎, 王思明. 新时代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与思考[J]. 中国药物警戒, 2020, 17(04):193-197.

[2]高理想, 查镜凯, 陈宇,等. 智慧药品监管平台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38(05):535-541.

[3]陈秀娥. 药品监督管理中现有问题与应对策略[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22):3783-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