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氟化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任国华

广东顺德三阳化学有限公司   528324

摘要:氟化硅氧烷改性方法是提高环氧树脂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以氟化硅氧烷为单体,以甲醇为溶剂,利用水解缩合反应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进而借助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万能试验机,对改性后环氧树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改性后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均提升,环氧值稳定,综合性能整体改善。

关键词:氟化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环氧值

前言:近几年,环氧树脂因显著的耐介质性、防潮性、尺寸稳定性、耐温性,在黏结剂、涂料、电子电器密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形成高度交联结构的概率较高,存在延展性下降、脆性提高的隐患,而利用氟化硅氧烷改性方法有望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分析氟化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氟化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第一步,准备2-甲基-3-氧杂己基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完成氟化硅氧烷制备。

具体操作时,需要在100mL三口烧瓶内,先后加入2.4g的0.075mol甲醇、2.0g的0.020mol三乙胺,室温下经滴液漏斗将5.0g的2-甲基-3-氧杂己基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加入三口烧瓶内。加入二聚体后,提高温度到38℃,维持6h[1]。进而降低温度至室温,利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反应液。在反应液上层、下层澄清后,取下层液体5.0g加入干燥洁净的三口烧瓶内,并加入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5g,室温下搅拌,持续2h后提高温度到60℃,升温后维持3h,获得淡黄色澄清液体——氟化硅氧烷。

第二步,利用氟化硅氧烷、聚醚氨作为原料,完成环氧树脂双酚A型二缩水甘油醚固化。

具体操作时,需要将双酚A型二缩水甘油醚加热到40℃,先后加入氟化硅氧烷、聚醚氨,降低压力至残余空气均排出,将获得的混合物浇筑到模具内,提高模具温度至70℃,维持4h,达到时间后再次提高温度至90℃,维持2h,达到时间后再次提高温度至110℃,维持1h,获得固化环氧树脂[2]

氟化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

2.1环氧值

依据《增塑剂环氧值的测定》(GB/T 1677)关于环氧值的测定方法,在盐酸丙酮溶液内溶解样品,利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溶解液、盐酸丙酮溶液,得出环氧值E为:

    式-1

式-1中Vo为滴定盐酸丙酮溶液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V为滴定溶解液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c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当量浓度,mol/L;m为改性环氧树脂质量,g[3]。代入实验操作数据可知,利用氟化硅氧烷改性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环氧值在0.40以上,可以用于浇注料领域。

2.2涂层物理性能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检测固化前改性环氧树脂涂层溶液、固化后改性环氧树脂涂层溶液,在4000-350cm-1光谱范围内,依据0.01cm-1的波数精度、1.24×10-5AU及以下的峰噪声值,对固化阶段基团变换进行分析。

图1 改性环氧树脂涂层固化前后红外光谱

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固化前环氧树脂的NH2键在3520cm-1出现N-H伸缩振动,在3400cm-1、1617cm-1位置则分别出现N-H伸缩振动、N-H弯曲振动,在915cm-1位置出现C-O伸缩振动;固化后环氧树脂在915cm-1、3520cm-1、3400cm-1位置的环氧基团均消失,仅在1080cm-1位置出现Si-O-C键吸收峰。因Si-O-C键吸收峰对应的链段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可以分散固化应力与冲击力,提升材料断裂性能,可以促使固化阶段环氧基团开环形成固化物的抗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均大于固化前。为验证这一结果,依据《树脂浇铸体性能测试方法》(GB/T 2567)关于室温下涂层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的测试内容,制备平行样,在模具内浇筑改性后环氧树脂,在Z020万能材料试验机中测试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抗冲击强度,得出:经氟化硅氧烷改性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力学性能显著增加,在氟化硅氧烷添加量达到15%时,改性后环氧树脂涂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冲击强度分别较改性前提升86.00%(改性前为7MPa,改性后为50MPa)、11.43%(改性前为7.20%,改性后为18.63%)、58.33%(改性前为10kJ/m2,改性后为24kJ/m2)。

2.3涂层防腐蚀性能

根据《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88)中关于划格法测定涂层附着力的内容,以长120mm、宽50mm、厚0.28mm的马口铁板为基底,在处理后马口铁板上附着改性后环氧树脂涂层,固化后选取厚度在85μm~95μm的涂层,浸泡到24.5℃~25.5℃的恒温水浴(测试溶液质量浓度3.5%氯化钠溶液)7天,经去离子水冲洗并借助滤纸快速吸干,按标准划格观察涂层脱落情况,根据涂层脱落情况判定改性环氧树脂湿附着力与防腐蚀性能。

表1 改性环氧树脂湿附着力

初始涂层完整度/%

初始涂层附着力等级

浸泡后涂层完整度/%

湿附着力等级

未改性

90.2

2

53.8

4

改性后

97.8

1

87.5

2

由表1可知,改性前环氧树脂初始涂层完整度为90.2%,附着力为二级,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湿附着力等级远低于国家标准;改性后环氧树脂初始涂层完整度为97.8%,附着力等级为一级,湿附着力等级为二级。表明经过改性,环氧树脂涂层完整率提高,抗水、氧与盐溶液腐蚀性能提升,可以应用到海洋性、油气等强腐蚀环境中。

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2-甲基-3-氧杂己基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以制作氟化硅氧烷。后经氟化硅氧烷、聚醚氨反应,可以制备改性环氧树脂。利用氟化硅氧烷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环氧值升高,物理性能提升,防腐蚀性能提升,可以满足环氧树脂大范围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罗琴琴,谢颖敏,林文锭,张键,叶志豪,孙玉林.基于DOPO-OH和硅氧烷改性LDH的制备及其阻燃环氧树脂[J].塑料,2019,48(06):15-19.

[2]李艳秋,张德震,陆士平.聚硅氧烷固化改性环氧树脂[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40(03):473-477.

[3]张宇,孙煜.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耐原子氧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2,50(04):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