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急诊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急诊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冬梅       ,张坤(通讯作者

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门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体会。方法:在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间急诊门诊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心境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但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急诊门诊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诊的不良情绪,与常规护理相较更具优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急诊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临床研究;

急诊门诊通常收治的患者均为病情危重、复杂的病患,收治数量大,死亡率也相对较高[1]。由此导致急诊护理工作的任务重、工作量大,因此如何做好急诊门诊的护理工作始终是临床重点关注的一项课题。随着近年来临床护理技术的更新换代,优质护理作为一种先进护理模式已逐渐在各科室中被广泛应用,患者受用度高[2]。本研究基于此针对我院急诊门诊收治的部分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验证临床疗效,具体报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9月-2021年急诊门诊接收的病患,共计60例,病例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具备清醒的意识,可正常沟通交流;②无精神类或传染性疾病;③无合并恶性肿瘤;④所有受试者均知晓本组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中男、女各15例,年龄范围介于19~71岁之间,平均(44.85±4.07)岁;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73岁之间,平均(44.97±4.11)岁。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如患者入院后的妥善安置,告知注意事项、解答疑惑等。观察组践行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有:①人员合理分配:综合每位护理人员的自身能力排班,力争新老搭配,合理安排,明确各岗位职责,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完善其突发处理能力和技能,培训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②优化制度:充分完善急诊科治疗制度,病情危重患者可优先救治,后续安排家属办理手续,争取时间,保证每位急诊患者都能及时接受治疗。③药物指导:详细叮嘱患者家属药物的正确用法、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切莫加减或更换药剂。④心理干预:于急诊患者来说,家属的情绪安抚也十分关键,若过激的情绪不加以适当疏导,也会对急诊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也要重视对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均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配合医护人员,从而保障急诊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1.3观察指标

    (1)护理评价。显效代表患者救治成功,病情平稳,呈康复趋势;有效仅代表患者救治成功,病情有所改善;无效则表示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护理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SAS的临界分值大于50分,SDS的则大于53分,分数越低代表心理状态越健康。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达,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1。

表1 比较2组的护理有效率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护理有效率

对照组

30

19(63.3)

5(16.7)

6(20.0)

24(80.0)

观察组

30

23(76.7)

6(20.0)

1(3.3)

29(96.7)

X2

4.043

P

0.044

2.2 两组的心理状态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2。

表2 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55.46±5.56

49.05±3.51

55.49±5.99

48.57±4.32

观察组

30

55.17±5.64

42.25±2.19

55.56±5.94

42.12±2.36

t

0.200

9.002

0.045

7.176

P

0.841

<0.001

0.963

<0.001

3 讨论

急诊门诊的患者通常病情十分危及,因此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大量临床实践表示[3],高质量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提高护理质量,也更易获得患者的认可[4]。本组研究中将优质护理服务运用在急诊门诊中,通过提升护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药物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正确指导用药,保障药物发挥最大疗效,促进疾病转归

[5]。结果数据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优质护理服务行之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完善传统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优化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门诊护理中的效果理想,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正面引导患者及家属,提升急诊救治成功率,使急诊门诊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丽, 李春红, 吴海涛. 优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2022(22).

[2] 李学存, 许玉.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5):2.

[3] 梁文英, 吴永芳. 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4):2.

[4] 勾梦晨.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使用效果[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 27(S01):2.

[5] 李萍, 陈海娇.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 2021年16期, 169页,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