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护理质量的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护理质量的新路径

陈颖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11130)

【摘要】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人与日俱增,医疗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大、责任大,强度高,导致该群体辞职、转行的现象层出不穷,护理队伍人员短缺问题不容忽视。现状: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护理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质量迫在眉睫。改善方法:“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为有需求者提供上门服务。智慧化病房以患者为中心,依托互联网技术,从智能采集体征、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智能化配置中心、智能腕带等方面对传统病房进行智能化改造。智能眼镜依托AR及AI技术,具有智能核对、红外线透视、视频学习、远程会诊、一键报警、实时云储存等功能,进一步革新护理服务过程。结果:“互联网+护理服务”使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智慧化病房减轻了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智能眼镜助力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质控监督。结论:随着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多高效、智能的新型护理服务会逐步运用于临床,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020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年满60岁的人口达到 2.64亿,占总人口的 18.7%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且处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时代,失能、高龄、空巢老人与日俱增[1]。医疗系统正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但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繁杂,任务量大,导致护理人员辞职、转行的现象层出不穷,护理队伍人员短缺问题不容忽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有更舒适的环境、更良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体验。综上,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质量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务之急的要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教育、服务领域的成果,为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下面就利用互联网提升护理质量的路径进行探讨。

1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1.1“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出  

    当前就医模式是患者到医院进行看诊、缴费,医务人员再对其实施护理服务。医院就诊病人多,需要的等待时间长,就医过程可能会花费就医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失能和高龄老人,每次到医院就医都面临较多的困难。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行为、服务管理、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相关责任、风险防控、支撑机制等提出原则性要求,明确了“互联网 + 护理服务”是指实体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利用本机构的注册护士为出院病人、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护理指导、健康咨询等[2][3]。

1.2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现

1.2.1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案 

    目前尚没有“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固定实施方案,尚在探索阶段。方案需要对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平台、服务行为、服务管理、相关责任、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服务人员方面,派出护士应具备至少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的技术职称。专业性强的专科护理项目要求护士具备相应的资质。服务对象为出院的失能、高龄、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2][3]。服务平台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搭建,将平台整合至医院微信公众号或官方APP。平台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关联,可查询患者在医院就医的检查检验结果、治疗经过、用药方案等相关档案。平台页面包含可提供的护理服务项目、相应价格、服务人员简介、满意度评价、专题科普等内容。患者通过公众号或APP进入平台,选择需要的服务项目进行预约。平台收到患者预约后,通过与医院的电子系统对接,提取患者的相关病历内容,由专职人员评估后,派出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提供专业服务。

1.2.2  “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及解决方案 

1.2.2.1 服务人员角度  担心自身的人身安全,面临医疗纠纷等。可通过AR技术对上门服务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并上传后台,并设置一键报警、签订知情同意书、购买保险等保障服务人员的权益。

1.2.2.2 服务对象角度  担心服务人员是不是专业人士,操作是不是规范,是否能医保报销。可以从医院的层面与医保局进行沟通,完善相关医保政策,提前明确可报销的项目,在平台上进行备注。平台与医院合作建立,平台上有服务护理人员的简历、资质,方便服务对象在服务人员上门后进行资质查验。AR技术将服务过程上传后台不仅保障了服务人员的安全权益,也方便后期质控人员调取审查操作的规范性,为服务对象解惑。

1.2.2.3 平台角度 担心纠纷问题。医院应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责权利。避免出现问题与矛盾时责任双方相互推脱,因互联网机构责任引起的投诉与纠纷,由其自行解决。

1.2.2.4  服务行为  对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定期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促使护理人员规范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1.2.2.5  服务管理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包括护理管理制度、不良事件紧急处理流程及相关制度、护患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1.2.2.6  风险防控  医院要防范和规避风险,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要为服务对象开设“绿色通道”。

2  建设智慧化病房

    传统病房依靠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共同协作,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突发情况。患者及家属是非医学背景,对某些危急情况不具有敏感性,而护理人员存在工作量大,需要同时护理多位患者。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精力有限,这就导致某些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被发现。医院通过建设智慧化系统,以患者为中心,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智慧病房交互平台为核心,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病房进行智能化改造。

2.1 智能采集体征  将传统的测量生命体征转变为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智能采集[4],该系统能够24小时实时监控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等,当患者出现离床或者生命体征异常时,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使护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及时处理,从而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  传统输液主要依靠患者及家属关注进展,需要消耗较多精力。除此之外,患者及家属存在不听医嘱,随意调节输液滴数,导致患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的情况。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输液器将实时监测的数据,经过服务器的数据分析,将输液时的相关信息展示在客户端,通过客户端可以远程监控患者输液滴速和余液量,以实现护理人员对输液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对于输液换瓶或拔针、异常情况可以及时提醒[5]。同时,护理人员根据输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主动提供服务,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3 智能化配置中心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医院还是采用的传统的人工配药模式,由医生开具医嘱、药房取药、护士在病房配药,这些均由人工操作完成,效率较低。且在配药过程中,手指割伤、刺伤、接触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药品污染、药物配置错误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影响患者满意度。智能化配置中心是由医生开具医嘱后,由药师审核通过进入智能调配流程,进行贴签摆药,智能配置,调配完成后智能轨道输送到相应科室,再由护士进行输液操作[6]。调配过程在隔离环境下实行严格程序化操作,可以降低配药人员的职业暴露,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照护病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2.4 智能腕带 传统腕带是患者在医院的“身份证”,上面有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室等信息,主要为了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进行患者身份核实。智能腕带加入智能手表类似功能,可显示基本信息,语音播报,一键呼叫,定位追踪等。护理人员说出指令读取信息,腕带可自动播报病人基本信息,方便查对,也可使用智能手持扫码枪进行读取信息。腕带上设置一键呼叫功能,可呼叫其主管护士和医生,方便危急情况及时处理。定位追踪功能更是可以确定患者在床或者离床,在院或离院,方便进行患者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3  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助力护理服务过程

1992年,Tom Caudell首次提出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这个说法,指出AR技术主要是指将虚拟叠加于现实的技术。1997年,Ronald Azuma进一步阐明了AR技术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虚拟结合现实、实时互动、匹配技术[7]。而今,AR技术的概念进一步完善,AR技术广泛认为是虚拟现实、实时互动及三维显示技术的综合应用,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使真实的环境与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而存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项旨在模拟人脑思考过程、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存的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智能眼镜是依托于AR及AI技术造就的。智能眼镜具有智能核对、红外线透视、视频学习、远程会诊、一键报警、实时云储存等功能。

3.1 智能核对  护理人员在临床的工作中,佩戴智能眼镜可自动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核实身份后方可进行操作,否则系统提醒终止操作,有助于完成查对工作,确保操作及操作对象匹配的正确性。

3.2 红外线静脉穿刺  在遇到难度较高的穿刺操作时,可能会因为患者血管的个体差异、护理人员的经验有限、心理因素等,导致穿刺失败,引起护患纠纷。红外线照射仪可通过静脉显影帮助护理人员定位血管,实现“可视化”操作,增加高难度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3.3 视频学习及远程会诊  在遭遇技术难题时,智能眼镜利用AI技术可语音调出相关专业操作视频投射至眼镜片上进行学习比对。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可语音控制,远程联系上级护士或者医生进行会诊。

3.4 一键报警 在常规护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理智的患者及家属,严重的时候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可能面临威胁。智能眼镜设置一键报警按钮,与医院的保卫科相连接。在遇到紧急安全情况时,保卫人员能第一时间知晓并快速赶往现场,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3.5  智能眼镜可将护理操作过程上传至云储存,可供质控人员随时抽查,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也为后期可能出现的护患纠纷提供证据。

结果

   互联网技术帮助打破传统的护理模式,革新服务模式,提升患者满意度。“互联网+护理服务”使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是人口老龄化时代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一环。智慧化病房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方便建立完整的护理服务档案,减轻了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压力, 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实现医院智能高效管理的关键步骤。智能眼镜基于AR技术和AI技术,帮助护理人员核对病人信息、辅助操作过程、比对学习、必要时请上级会诊,同时保障其人身安全,促进质控监督,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结论

   随着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多高效、智能的新型护理服务会逐步运用于临床,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相信在未来,患者的就医体验会有大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将上升另一个高度。

[1]  国家统计局(2021-05-1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http://www. stats. gov. 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 20210628_1818824. html.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 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9-02-12)[2019-04-24].http://www. nhc.gov.cn/yzygj/s7657g/201902/bf0b25379ddb48949e7e21edae2a02da. shtml.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的 政 策 解 读 [EB/OL].(2019-02-12)[2019-04-24].http://www.nhc.gov. cn/yzygj/s3586q/201902/d0c4a15f86eb4a47a4ee96db298d3207. shtml.

[4]  周陶,刘玉兰,丁小容.可穿戴医疗设备用于生命体征测量的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8,33(21):39-42.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8.21.039.

[5]  王文丽,谭晓菊,赵丽萍,赵兴娥.全闭环输液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9,33(2):347-350.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9.02.041.

[6]  王玮,沈国荣,王永,包健安.我院智慧中心药房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药房,2020,31(23):2909-2913.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0.23.16.

[7]  曾妍, 范金财. 增强现实视觉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5(10) : 1031-103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