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中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临床效果分析

吴士奇

吴士奇中医内科诊所 151801

【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加以研究,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与康复组,对于参照组患者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来进行治疗,而康复组患者则使用中医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康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参照组为78.00%,差异对比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中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临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脑梗死;恢复期;后遗症期;临床效果

脑梗死在临床中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此疾病是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缺氧或缺血性坏死,同时还伴有失语、偏瘫、视野缺损等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临床中医将其归类于“中风病”的范畴。当前,中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方式以活血化瘀的理念为主,传统西药治疗的药效迅速,但是不适于长期使用,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与恢复期反应,疗效十分显著,为此,我们针对这一系统的中医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在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别为康复组与参照组,每个研究小组分别有50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7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2岁,最小的55岁,平均年龄(59.58±6.85)岁;康复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8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3岁,最小的54岁,平均年龄(60.23±6.47)岁。对参照组与康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来进行治疗,300mg/次,1次/d。与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比如床上翻身、保持良肢位、平衡训练、肚休被运动、生活训练等。

而康复组患者则使用中医措施进行治疗,即使用中药汤剂、推拿以及针灸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中药汤剂参照中医理论为患者给予辩证选方用药,对于脑梗死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可以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即黄芪生四两(120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去土),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煎煮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30天。

推拿即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缺损情况来进行按摩循经治疗,通过对应的推拿手法缓解患者的肢体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抑制被动运动与痉挛等情况。在操作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用手拿肩进,搓、拿或揉上肢,主动以及被动活动腕关节与肘关节等。

针灸穴位主要为脾俞穴、风府穴以及风池穴,当胃俞穴出现酸胀感为宜出针;腹部选择天枢穴、中脘穴;肢体则选择足三里、极泉穴、环跳穴、丰隆穴、外关穴、昆仑穴、肩髃穴、阳陵泉、手三里等穴位,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辩证加减针灸穴位(如尿失禁患者可加关元穴与中极穴),每天针灸一次,针灸留针时间约30min。

1.3评定方法

依照我国脑血管病学的临床诊断标准,将脑梗死后遗症的神经功能缺损共分为3个等级,即显效(患者生活可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之间,肌力得到提升,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残肢有基本的活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45%之间,肌力得到提升,病残程度为1级)、无效(未能达到上述两个指标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同时,通过“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641438245\Image\C2C\_QCTILH9`0X}GRSCCXB26)S.png±s”来统计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数据项则以“X²”来检测。当数据结果以“P<0.05”显示时,将表示对比数据的差异性大,有统计的意义价值。

2.结果

对比康复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康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参照组为78.00%,差异对比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表1 康复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表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康复组

50

2040.00

2856.00

24.00

4896.00

参照组

50

1530.00

2448.00

1122.00

3978.0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脑梗死会造成患者脑部受损,使患者的肢体运动、语言功能等产生影响,形成严重的障碍反应,致使患者脑组织氧气与血液供应量降低,最终引起脑组织严重缺氧或坏死等问题。对于此类患者若未给予对症及时的治疗,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出现不可逆的伤害,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时还会引发死亡病例。就中医学来看,脑梗死后遗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为血滞不能、气虚,中药多种药物成分能起到改善患者血络,提升脑组织供氧量,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对于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期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经过中药汤剂、推拿以及针灸治疗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机体活动能力,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康复组(中医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康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参照组为78.00%,差异对比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由上可见,中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患者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玉福,赵为民. 中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63.

[2]李东. 探讨中医治疗脑梗后遗症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30+132.

[3]吴玮. 中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体会[J]. 当代医学,2016,22(35):191-192.

[4]陈庚. 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6):254-255.

[5]刘远花,张黎. 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