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改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外骨骼机器人改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研究

李墨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外骨骼机器人改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采用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广大患者的各项运动指标,提高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脑卒中;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世界上发病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的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导致的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康复不好将造成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外骨骼机器人的发明,无疑给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带来了曙光[1-2]。本研究旨在探讨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纳入标准

(1)脑卒中初次发作后1~3个月内;

(2)脑卒中后单侧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3)病情稳定,意识清楚;

(4)无患侧外伤骨折;

(4)年龄在35~75岁之间。

1.1.2排除标准

(1)有认知障碍的患者;

(2)有合并心、肺、肾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3)有下肢其他疾病的患者。

1.2 康复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如站立、起立、平衡和步行训练[3]。

1.2.2研究组采用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方法。应用外骨骼机器人(厂家: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机器型号ugo220 )进行康复训练[4]。

1.3评价标准  

①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对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②对步频、步长和步速进行评定。③对膝关节肌力进行评分。④对膝关节屈曲度进行评定。⑤对患侧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进行评定[5]。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各项基本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各项基本指标比较()

组别

n

Fugl-Meyer

运动功能

Fugl-Meyer

平衡功能

步频(步/min)

步长(cm)

步速(m/s)

研究组

50

治疗前

14.44±2.86

6.41±2.13

62.38±16.75

33.62±7.87

0.44±0.13

治疗后

27.13±3.39a,c

8.77±2.33a,c

82.32±19.39a,c

42.02±11.08a,c

0.76±0.22a,c

对照组

50

治疗前

14.83±3.13

6.39±2.16

61.86±18.47

34.28±1.25

0.48±0.39

治疗后

22.65±2.76b

12.65±2.69b

75.74±20.16b

39.64±8.54b

0.64±0.22b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肌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患侧膝关节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肌力评分比较(N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屈肌

0.07±0.08

0.21±0.07b

伸肌

0.07±0.06

0.18±0.05ab

对照组

50

屈肌

0.06±0.11

0.17±0.06a

伸肌

0.07±0.06

0.14±0.04a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患侧膝关节角度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角度指标比较

组别

n

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

研究组

50

治疗前

43.73±11.57

治疗后

64.22±8.48a,c

对照组

50

治疗前

42.55±10.38

治疗后

52.64±9.42b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位置觉和运动觉测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测定(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75°

5.1±0.94

4.9±1.12

5.3±0.88

4.6±1.09

0.537

45°

17.5±2.17

7.6±1.08a

15.4±2.66

14.2±2.62

0.023b

15°

22.4±4.32

14.8±2.72a

21.2±3.63

16.5±3.48a

0.038b

伸膝

14.9±3.08

5.5±1.99a

12.3±2.68

10.2±1.88a

0.035b

屈膝

11.7±2.02

4.4±1.26a

13.9±3.12

11.5±1.87a

0.041b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3 讨论

随着脑卒中疾病在全球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导致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多年来,对脑卒中后膝关节功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采用的常规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康复器械科技的进步,医疗康复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医疗康复机器人的不断发明,比如本研究中外骨骼机器人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中的应用,都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满意的疗效。

本研究中,采用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后,患侧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频、步长、步速、肌力、屈曲角度、位置觉和运动觉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广大患者的各项运动指标,提高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雪, 白定群, 彭晓华.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年36卷10期, 1327-1332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项目.

[2]郭艳, 王正辉, 郭学军.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4):2.

[3]王静, 陆蓉蓉, 白玉龙.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电气技术, 2019, 12(1):7.

[4]向小娜, 宗慧燕, 何红晨.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1):4.

[5]汪宗保, 周玲玲, 王从振.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