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

李春影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154600     

【摘要】 目的 分析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效果。方法 70例COPD并OSAHS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在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实施持续正压通气(CPAP),观察组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通气。

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气量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并OSAHS患者采用气道正压通气效果好,相对来说, BIPAP相比CPAP对血气指标及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关键词】 COPD;OSAHS;CPAP;BIPAP;血气指标;肺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plic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OPD and OSAHS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2019 to October 2021.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PA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bi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BiPAP).

Compare application effects. Results the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sidual gas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orced vital capacity and maximum ventilation volum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is effective in COPD patients with OSAHS, and BiPAP is better than CPAP in improving blood gas indexes and lung function.

[Key words] COPD; OSAHS; CPAP; BIPAP; Blood gas index; Pulmonary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常见慢性病,是肺部炎症引发的长期损伤性病变,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COPD并OSAHS患者发病可累及心肺功能,造成呼吸衰竭及极高的死亡率【1】。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该合并症患者,多采取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本次研究对不同气道正压通气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COPD并OSAHS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在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随机抽签分组。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46.5±3.7)岁。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7-76岁,平均(47.2±5.0)岁。纳入标准:均明确诊断COPD并OSAHS;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气道正压通气不耐受者;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疾病者。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CPAP治疗,选择德国VECTOR Drager型呼吸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鼻罩或者面罩,气道压力保准按照正压通气机滴定结果进行调节。一般在5-16cmH2O之间。将面罩或者鼻罩接吸氧管,将氧流量控制在4-6L/min之间。每天白天通气1-2次,每次2h左右。夜间通气6-8h。

观察组采取BIPAP治疗。将呼吸机吸气压调整为12-24cmH2O之间,将呼气压控制在3-14cmH2O之间。所有患者均在通气过程中,进行血气指标监测,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1)动脉血气指标,进行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酸碱值、血氧饱和度等检测;(2)肺功能,进行残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水平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动脉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氧分压(mmHg)

二氧化碳分压(mmHg)

酸碱值

血氧饱和度(%)

观察组

35

73.5±2.6

43.4±2.1

7.2±0.1

95.6±2.1

对照组

35

64.6±2.3

65.4±3.7

7.0±0.2

85.4±2.4

t

15.168

30.593

5.292

18.9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肺功能对比

观察组残气量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肺功能对比(±s)

组别

例数

残气量(%)

用力肺活量(%)

最大通气量(%)

观察组

35

166.5±6.6

55.3±3.0

54.2±1.3

对照组

35

205.1±12.4

47.4±3.4

45.3±2.5

t

16.257

10.307

18.686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COPD并OSAHS患者回出现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对肺功能的影响进一步增加【2】。炎症反应发生位置,以肺血管、肺泡壁以及气道居多,对患者肺通气功能正常发挥有较好的效果。

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损伤大,治疗效果欠佳。且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也会导致气道阻塞情况发生,气道内压力进一步增加,也增加了该合并症的治疗难度。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呼吸机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改善通气功能效果。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常用辅助通气方法,通过CPAP治疗方式,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3】。但对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低以及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多大打折扣。目前BIPAP已经广泛应用在通气辅助治疗当中,通过该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吸气压及呼气压进行调节,利于满足患者吸氧需求,及时改善潮气量,可降低呼吸末压力,将患者机体内的气体排出。这种治疗方法可避免小气道塌陷,还可规避肺不张情况发生。在治疗中,能够避免夜间缺氧情况发生。本次研究针对CPAP及BIPAP治疗COPD并OSAHS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气量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后者在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更佳显著。对BIPAP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维持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氧耗,可缓解患者呼吸机疲劳情况,利于促使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得到改善,极大的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通过保护抠鼻黏膜及声带,有利于减少镇静剂使用,可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也有利于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通过保留患者正常生理功能,保证正常的吸痰、进食及交谈,也有利于患者自身机体调节能力尽早恢复。

综上,BIPAP应用在COPD并OSAHS的临床治疗中,能够维持较好的通气及换气功能,可促使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得到改善,促使疾病尽早转归。

参考文献

[1]蔡颖如,赖天文,李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9,(7).542-546.

[2]黄壮志,谭世繁,陈春杰,等.信必可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9,(12).2807-2809.

[3]祝刚.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9).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