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挂式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耳挂式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研究

章宏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中运用耳挂式固定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留置胃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而观察组则运用耳挂式固定装置,比较两组运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滑脱率和皮肤受损率均较低,且美观度和舒适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胃管固定材料更换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使用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耳挂式固定装置运用在留置胃管患者中,不仅可以降低胃管滑脱率,还能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使用满意度。

【关键词】留置胃管;耳挂式固定装置;非计划拔管

在临床上,留置胃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诊治方法,也是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所以对患者的胃管进行妥善固定尤为重要。当前在固定留置胃管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改良胶布固定法、导管固定器、新型胶布及敷贴固定法以及3M胶带固定法等,其中胃管近端用固定敷料或者医用胶布固定比较常见,但是因为面颊部具有较多的汗腺和油脂分泌,使医用胶布无法牢固固定,存在较大的脱管风险[1]。同时,若医用胶布运用时间较长,可对局部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接触性皮炎、皮肤过敏或者破溃等,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加重医务人员负担[2]。因此,本文对耳挂式固定装置运用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年龄40-78岁,平均(58.6±9.2)岁,其中13例为女性、19例为男性,留置胃管时间6-38d,平均(21.6±6.4)d;对照组年龄41-79岁,平均(58.7±9.4)岁,其中14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留置胃管时间7-40d,平均(21.7±6.5)d。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即运用1根棉线,根据操作常规置入胃管至所需长度并证实在胃内后,环绕胃管在鼻孔处打一个外科结,然后在两侧鼻翼运用棉线分别经耳廓上环绕一圈后交叉于枕后打结固定。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耳挂式固定装置,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测量留置胃管患者胃管尾端外露长度约为43-53cm,其中成人鼻尖到耳垂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20cm,设计可以盘曲受纳30cm左右管道的长方形布袋,与前细后粗的耳机式挂钩相连接,组合成为耳机挂袋式固定装置。根据患者体位选择合适的佩戴耳朵,对于左侧卧位的患者,在右侧耳朵上佩戴固定装置;对于右侧卧位的患者,则在左侧耳朵上佩戴固定装置;平卧位时,可佩戴在双侧耳朵上,通常建议每2-4h更换1次佩戴耳朵。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1)美观度;(2)舒适度;(3)皮肤受损;(4)滑脱率;(5)患者满意度;(6)胃管固定材料更换时间和留置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运用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美观度、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皮肤受损和滑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对比[n(%)]

组别

滑脱

皮肤受损

美观度

舒适度

对照组(n=32)

8(25.0)

4(12.5)

0(0.0)

0(0.0)

观察组(n=32)

1(4.26)

0(0.0)

28(87.5)

27(84.38)

X2

6.398

9.112

5.973

8.45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胃管留置和固定材料更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x±s,d)

组别

胃管固定材料更换时间

胃管留置时间

对照组(n=32)

2.71±0.89

9.5±4.23

观察组(n=32)

6.88±2.45

17.5±5.12

t值

7.498

9.112

P值

<0.05

<0.05

2.3两组使用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使用满意度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32)

7(21.88)

15(46.88)

10(31.25)

22(68.75)

观察组(n=32)

21(65.63)

10(31.25)

1(3.13)

31(96.88)

X2

11.963

P值

<0.05

  1. 讨论

留置胃管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护理操作技术,而在留置胃管工作中,胃管固定技术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胃管进行妥善固定,能够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低,使患者痛苦减轻,并且增加患者舒适度[

3]。传统的棉线固定法因为缺少外加阻力,在患者翻身、剧烈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容易导致胃管脱出,并且棉线相对粗糙、较硬,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容易勒伤患者耳根处皮肤,导致表皮破溃或者炎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管留置时间长,且患者舒适度和美观度均较高,提示耳挂式固定装置运用在胃管留置患者中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主要为,耳挂式装置的气管套管绳具有较大的面积,能够减轻对皮肤的压力,并且两端套管绳分别于套上小硅胶管,能够减少耳廓摩擦力,使患者舒适感增加。同时,与传统固定方法相比,耳挂式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这一装置能够对胃管进行收纳,可以避免胃管外露部分过长而对鼻部造成摩擦刺激,增加患者不适感,从而自行拔出胃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2)收纳胃管外露部分还能使尾端管口处保持干燥清洁;(3)可以对胃管外露部分进行良好固定,有助于均衡患者脸颊部和鼻部所受的压力,可以避免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皮肤损伤或者受压;(4)通过妥善固定胃管,能够避免活动中由于胃管外露部分过长而导致的牵拉使导管意外脱出;(5)这一设计维护了长期置管且能够随意走动的患者自我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方便患者使用,具有较高的依从性,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确保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在留置胃管患者中通过运用耳挂式固定装置,不仅能够使胃管滑脱率降低,还可以增加患者的美观和舒适度,有助于提高使用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婧婧,张玮,史文敏,孙方贞,刘云娥.一种耳挂式胃管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0:181-184.

[2]章玉玲,陈琪.介绍一种耳挂式输液管固定留置胃管的方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03:96.

[3]梁妙玲,李洁霞,滕金蓉,邱雁飞.脑卒中患者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61.

[4]滕金蓉.两种胃管固定方法效果比较[J].内科,2012,706:640-641.

[5]李兆梅.三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