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王强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 要】目的:探究适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方法。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114例胆结石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6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9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观察、对照组组别的划分,每一组别各包含患者57例。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各相关指标,探究最为适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表示,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胆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确切,可显著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程。故微创保胆取石术值得在胆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临床价值

    胆结石在临床上指的是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一类疾病[1]。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具有多重性,既包含遗传因素,也包含不良生活习惯等[2]。手术是治疗胆结石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3]。但手术方法的不同会使得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此,笔者探究了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胆结石患者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为实验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3-63岁,平均值为(43.53±3.51)岁;女患25例,男患32例;平均患病时间为(1.83±0.32)年。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2-62岁,平均值为(43.61±3.48)岁;女患23例,男患34例;平均患病时间为(1.77±0.43)年。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后差异不显著,示之为P>0.05,即可继续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1.2 方法

    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对其展开常规消毒并行气管插管与全身麻醉,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头高脚低位,建立人工气腹。然后选取切口的中间位置置入腹腔镜,并通过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明确胆囊情况及周围组织后在腹腔镜下切断胆囊颈部,暴露胆囊三角区,而后将动脉分离,处理胆囊壶腹部游离组织,将胆囊组织切除并取出。

    运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而后在患者脐下五厘米左右处做一个一厘米左右的切口。在穿刺后完成气腹的建立,并于胆囊底部对应肋下边缘处作1.5厘米左右的切口。在腹腔镜下对患者的结石情况进行观察,而后抓取胆囊,将人工气腹解除,并将胆囊底缝合,将患者胆囊切开后取出结石,完成切口的缝合。将纤维胆道镜置入患者的体内,并在残留胆汁清理后清除剩余的结石,确认无残余结石后进行缝合处理。医生应二次建立气腹并将患者的胆囊送回至腹腔,运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退出腹腔镜,最终将各个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胆管狭窄、胆漏、切口感染三方面内容。评估患者各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数值越小,则说明患者身体状况越好[4]

1.4统计学分析

    依托SPSS20.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计算,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展现,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现,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胆管狭窄

胆漏

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57

1(1.8%)

0(0.0%)

1(1.8%)

3.5

对照组

57

2(3.5%)

1(1.8%)

6(10.5%)

15.8

X2

-

4.930

P

-

0.026

2.2 各相关指标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详见表2:

表2:各相关指标(x±s)

分组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实验组(n=57)

33.42±3.65

15.82±2.56

3.72±1.16

对照组(n=57)

43.62±4.77

30.47±4.79

5.96±1.64

t值

12.821

20.365

8.419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外科疾病。胆结石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胆结石患者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式。但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并发症风险较高已然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临床上一种新型治疗胆结石的方法。这一手术方式能够在取出胆结石的基础上将患者胆囊保留,以此减少患者的生理障碍。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较具有创伤小且效果好的特点,运用这一方式治疗胆结石患者能够加快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示之为P<0.05,即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综上,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应增加运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频率。

参考文献

[1] 米尔萨力江 阿布都克热木,亚尔麦麦提·穆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胆结石的效果比较[J]. 特别健康,2021,15(9):129.

[2] 赵新华. 胆结石患者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比较[J]. 当代医学,2021,27(12):53-55.

[3] 赵华邦,江海明.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1):95-97.

[4] 李剑.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 健康之友,2021,29(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