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关勇华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FMA评分较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D评分较常规组降低,FMA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方式联合应用,可将患者抑郁状态改善,将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促进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良好预后。

【关键词】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肢体功能恢复;抑郁评分

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主要指脑部血液供应呈现出突然中断现象所表现出的一种脑组织坏死现象[1]。此类患者在发病后,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缺损症状,导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降低,更为严重需要他人照料,从而导致患者表现出抑郁以及焦虑等系列不良情绪,导致机体恢复受到严重阻碍[2]。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旨在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为达到促进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良好预后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各15例;纳入标准:①急性脑梗塞通过临床检查,获得确诊,并且合并表现出抑郁情况;②急性脑梗塞属于初次发生;排除标准:①呈现出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失语现象;②呈现出机体肝肾功能明显障碍现象;常规组男、女各7、8例;年龄55~85(75.23±2.13)岁;研究组男、女各6、9例;年龄57~89(75.27±2.1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就患者病患情况展开认真监测,就其完善常规检查加以指导。合理完成静脉通道创建,遵医嘱完成系列干预。通过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加以了解,简单展开心理干预、饮食干预。

1.2.2 研究组

    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①合理展开肢体康复训练,就患者病患情况,护理人员展开认真判定,对应完成肢体康复训练计划创建。对于处于急性期患者,就其卧床休息给予指导,保持10~30°床头抬高。针对肢体良肢位摆放给予协助,控制体位变化频率为1次/2h。对患侧肢体实施适当按摩,就其肢体被动运动给予指导。②合理展开认知心理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年龄、病患文化程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等,利用图片以及视频等系列方法,就疾病知识进行讲解,对患者疾病形成正确认知给予促进。护理人员同病患之间进行密切交流、沟通,对其抑郁情况实施了解,合理展开对应鼓励,将内心安全感提高,将思想负担改善,将康复信心提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正常:分值<7分;可能抑郁:分值为7~16分;肯定抑郁:分值为17~24分;严重抑郁:分值>24分;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0~100分,越高分值,对应越优患肢体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FMA评分较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D评分较常规组降低,FMA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升(P<0.05)。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FMA评分比较 (分,

组别

HAMD评分

FMA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15)

20.11±2.72

6.91±0.75

40.33±3.86

70.29±5.09

常规组(n=15)

20.05±2.66

13.83±1.12

40.26±3.81

56.93±4.79

t

0.0610

19.8831

0.0499

7.4030

P

0.9517

0.0000

0.9605

0.0000

3、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而言,在表现出脑血管疾病同时,不但呈现出系列急性脑梗塞表现,而且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活动性机能下降以及思维迟滞等系列症状

[3]。抑郁轻度,患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悲伤以及睡眠障碍等系列症状[4];抑郁中重度,除上述症状之外,会表现出绝望以及自杀等系列念头。对此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干预,存在显著意义[5]

心理护理+肢体康复训练方式有效应用,可将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将患者运动应答反应激发,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重塑给予促进,从而将肢体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方式联合应用,可将患者抑郁状态改善,将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促进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朱秀婷,韩巧,赵泽泽. 急性脑梗塞患者在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242.

[2]祝剑云,廖春梅,詹华娟. 个性化及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家有孕宝,2021,3(8):281.

[3]潘桃娣,李欢欢,霍华俏. 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293-294.

[4]马子蓉. 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2020,7(35):226.

[5]黄海燕.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5):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