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姜浩

唐山众联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机构重叠,很多机构无法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有必要提高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环境监测评价机制,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评审,对不符合资质认可条件的机构,取消其资质认可。此外将环境监测机构引入市场竞争中,加强其紧迫感,促使其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技术,增强竞争力,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环境;监测制度;问题;对策

1概述

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适时了解区域各类水体的水质现状,掌握水质变化规律,查清水质污染的原因,为水环境保护以及水污染防治立法、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污染源限期治理以及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保障水环境安全。环保系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水质监测对象也从最初的少量河流、湖库、饮用水源地的抽查监测,发展到目前覆盖全国所有重要地表水体和所有城市全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例行监测。这些水质监测工作,为及时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服务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组织机构网络化和监测分析技术体系化的雏形。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较为缺乏等原因,我国的环境监测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监测区域划分不科学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区域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只能对其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监测,而无权超出行政区划对其他行政部门主观区域进行监测。但是众所周知,环境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而且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流动过程中,以长江为例,长江上游一旦被污染,其必然会影响到下游的水质。但是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很多政府下级部门只能对其行政区划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其得到的数据必然是片面、不完整的,依据这些有限的数据制定的环境治理策略必然也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对环境的治理必然收效甚微。

2.2环境监测法律制度不健全

某一项制度的建立必然依据某一项法律制度,但是尽管当前我国颁布了众多法律法规对环境治理与保护进行了专项规定,但是并没有一部专门的的法律法规是就环境监测进行规定的,法律规定的空白直接导致环境监测地位的不明确。尽管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但该管理办法规定并不明确,无法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由于《管理办法》法律位阶过低,其规定又存在漏洞,无法对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扯皮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各地方部门的监测工作随意性较大。由于对环境监测制度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无法对各地方部门的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造成监测质量低下。

2.3环境监测制度过于行政化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是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每一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站,尽管环境监测站在名义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其经费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划拨,监测任务也是由政府进行管理,因此环境监测站的法人地位极为薄弱,环境监测行为实际是一项政府行为。而这种制度的行政化导致各种弊端不断出现。由于受行政机关领导,监测机构的检测活动完全受政府领导,其主动性不强,监测活动无法连续进行,监测数据极易出现断层;同时由于各级政府都具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站,上下级政府的监测站之间必然会出现重复监测,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除却环境监测站之外,各级政府下属部门,如农业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等也会对其所属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监测,一旦他们监测数据与监测站所得数据不一致,就会人为制造矛盾。

2.4环境监测队伍建设缓慢,缺乏技术人才

虽然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发展迅速,但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发展迅猛的同时带来的是技术人员的脱节和管理人员的缺乏。目前环境监测部门过于重视技术的革新和先进设备的引入,忽视了人员的重要性。而且现阶段室内环境监测技术相对成熟,而户外工作则进展缓慢,尤其偏远地区更是缺乏人力物力,急需环境监测专业性的人员开展工作。环境监测队伍建设缓慢,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会极大程度地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长远发展。

3改进我国环境监测制度的对策

我国当前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改善我国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制度。

3.1完善法律规定,提高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环境监测工作高效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需要首先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指导今后的日常工作。目前县级环境监测部门通常属当地环保局管理,监测站点分散,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出环境监测效力。在健全管理体制过程中,应创立新体制,对环境监测工作施行垂直化管理,监测部门的人员、财产、设备与当地政府脱离,政事分离,提升环境监测效率。省级垂直化管理有利于监测部门获得更大的支持,便于工作的展开。同时垂直化管理体制能够以省为单位确立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监测工作细则,规定环境监测质量标准,使监测的各环节规范化,从而更利于环境监测的展开。

3.2统一环境监测机构管理

为了改变环境监测各自为政的局面,有必要将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权进行统一,鉴于我国环保部的权威性,应当由环保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节约监测成本,减少因监测数据不一致导致的矛盾。此外环保部可以根据需要在各地区设立区域性环境监测机构,摆脱各级地方政府的控制,实现监测独立。

3.3强化环境监测队伍管理培训,提升专业性

环境监测队伍人员专业素质高低是监测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新体制下必须全面加大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力度,提升监测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精力充沛的监测队伍。当前环境下要求监测人员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熟练,时刻掌握环境变化动态。监测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传授先进监测技术手段,普及监测设备运用和维护技巧,并通过严格考核对其职业技能加以巩固,引入绩效制,对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竞争意识,鼓励技术创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能力。

结语

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监测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问题,从而系统地分析环境情况和污染源,提供合理化处理意见,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我们要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落实新体系下环境监测的垂直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先进监测设备和专业化人员,实现环境的有效监测,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国青.强化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北方环境,2021,07.

[2]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