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因素及防控策略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因素及防控策略的研究综述

庞宁

北海市学校卫生保健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536000

【摘要】通过查阅关于学校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的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分析与概括,阐述当前学校应对流感的防控策略。主要涉及流感的概念、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因素、学校应对流感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校流感因素 防控策略

学校是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近年来,疾控部门调查处置的流感聚集性疫情,绝大部分发生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学生密切接触程度高,容易形成聚集性流感疫情。在此对学校流感疫情暴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有效防控流感的措施,以期对学校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1 流感的概念

流感即为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指的是流感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2 引起学校流感疫情暴发的因素

由于流感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及学校环境的复杂特性,极易引发学校内流感的大流行。因此,学校必须深入对引起校园流感疫情暴发的众多因素进行探究分析,以便寻找出有效的防控流感疫情的措施。引起学校流感疫情暴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流感的传播途径多,且传播速度快。主要传染源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潜伏期到发病期均有传染性,在病初的2-3天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呼吸与接触传播,近距离空气飞沫(带流感病毒)排放入空气中,而微量的流感病毒则长时间留在人们平时生活环境周遭物体的表面,通过手、眼、口、鼻等处黏膜进入到人的体内,然后因不同人群自身的不同免疫力、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而表现出显性或隐性的感染。显性患者也会因各种因素导致病情不尽相同,但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患者均是病毒的传染源。[1]

2.2流感病毒的易变性。流感病毒不但具有传染性大,传播迅速的特点,还非常容易发展变异,常见的为甲流,一般主要变异形式有抗原漂移与抗原转换两种,抗原漂移相对变化较小,出现频率较高,还会日渐累积,久之会形成新的流行株。在人类的不断免疫压力下,一般2-3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并且流感病毒还会同时感染多种动物,通过存储在动物体内产生新的病毒基因,重新感染人类,像是2009年出现大规模的HINI流感病毒即为多种流感病毒(由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的基因重组而成,是一种新型变异株网。[2]

2.3 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活动集中,互相接触频繁,一旦有人感染了流感,很容易大规模扩散,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且缺乏锻炼,长时间在封闭的教室中,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为流感病毒提供了易感寄主。有资料显示:像是甲流HINI的流感病毒的交叉中和抗体,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超过30%的人具有但是年轻人却很少有。所以,学校中的学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

3 学校应对流感疫情的有效防控策略

流感是四季都可能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北方以冬春季为高发季,而南方四季都流行,夏冬季为高发期。[3]

学校在其传播途径与环境的特殊性上,要有效防控非常艰难,一旦暴发流感,就会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做好学校流感疫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必须要在卫健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学校流感疫情防控的措施,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和校园稳定。

3.1 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组织保障工作。

各学校要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一是充分认识学校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针对性。要切实落实学校流感防控的工作责任,将流感防控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梳理明确学校卫生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和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真正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校卫生工作网络,从源头上杜绝重大流感疫情在学校内发生。二是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建设,按要求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加强对校医、保健教师及班主任的卫生工作培训,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流感疫情防控能力。三是针对流感疫情特点,针对性开展人员培训和演练,加强疫情防控处置物资储备,在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减少聚集性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

3.2 学校要严格落实日常传染病防控措施。一是加强晨检工作,落实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晨检工作要全员覆盖,发现有学生和老师发病的应及时引导就医治疗、在家隔离休息,不要带病上学。有流感确诊病例的班级,还要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二是严格落实病例管理。对流感样病例,要求体温恢复正常48小时、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后,方可复课。三是加强通风和清洁、消毒。学校要利用学生大课间活动、体育课等时段切实加强通风工作。定期对场所环境进行卫生整治,定期对空调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

[4]如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时,妥善管理好灯管开关,以免发生误照。当发生呼吸道传播疾病聚集性疫情时,在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基础上,每天进行一次终末空气消毒。四是及时报送疫情信息,一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要加强与辖区疾控部门的主动联系,力争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努力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能力。

3.3 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流感防治知识。重点教育师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病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等,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流感高发期,减少外出次数,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还应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4学校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增强聚集性疫情处置能力。一是要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动处置、信息报告等工作机制,加强与卫生、疾控部门的联系,依托疾控部门的专业力量,有序有效做好聚集性疫情的应对处置工作。二是要提高疫情研判能力,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三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加强家校沟通,增强舆情引导意识和能力,确保校园平稳。凡发生卫生安全责任事故经查未落实管理工作责任制的,依相关规定实行问责追究。

参考文献

[1]郭建花,周吉坤,张世勇,等.呼吸道症状监测在学校流感疫情监测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I,8(12):123-124.

[2]谈敦芳,李长青,张松建,等.-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19):98-99.

[3]沈平,裴俊,莫德凯,等.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1,7(10);1900-1903.

[4]周小英,吴向文,王学斌,等.一起学校甲型HI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中外健康文摘,2011,20(16):2091-20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