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3
/ 2

分析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

卢兰

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高新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腾,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提高,对电网技术要求也提高。通过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电力工程能够实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提高电网工程的配送电效率,确保电力工程整体运行平稳安全,加强各个环节的联动,减少电力损耗,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本论文将从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输送电的角度,分析电力工程自动化的进展和作用,并根据目前电力工程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方案。

关键词: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控制措施

引言

一方面,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速度,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都大幅度提高,对电力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维持经济发展速度,电力行业必须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引入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全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生产和输送的效率,稳定电力工程的运行,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资源支持。

1 电力工程输配和用电自动化的概念

1.1概念

电力工程输送和用电实现自动化运行,是指电力企业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电脑的高速计算和分析,明确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无需人工操作的电力输送,提高电力工程的生产和供电效率。同时,在互联网系统的实时监控下,能够对电力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严密监督,调控和优化配送电及用电环节,实现电力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降低电力工程的能源损耗,增加经济效益。

1.2优势

输送电和用电系统是在信息化技术的统一规划下,实现输电和用电的全自动与智能化,在系统的严密监控下,工作人员能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检查配电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立即找到问题来源,实施解决措施。这不仅能大大地减少电力工程生产和电力转运的时间,提高电力配送的高效性和精准度,工作人员还能借助系统全天24小时的自动监控,加强对电力工程网络的管理,排除潜在的威胁因素,确保电网的有序运行,保证各方的供电安全和稳定[1]。信息化、自动化的电力工程主要突出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系统也逐渐向信息化系统转型,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换代升级。配送电和用电系统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电力工程运行的效率,减少了传统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依靠高速运行的自动化系统,整个电力工程都处于监控范围内,任何一点潜在威胁都能被系统及时发现,在处理人员发现之前,立即采取预设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态严重化,提高了电力工程对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电力工程通过对信息的集中处理,能够实现对输送电和供电管理的统一规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动,减少因对接错位而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失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配送电和用电管理系统得到完善升级,能够实现各部门和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和工作高度联动,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故障进行综合化处理,避免影响电力工程整体的运行效率,保证供电的平稳安全。

(3)电力工程运行自动化、智能化,大幅度地减少了传统人工管理时出现的问题。因工作人员个体存在差异、技术水平并不统一、专业程度不均衡而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极高。现在依靠信息化技术和先进设备,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系统,有利于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达到统一规范,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4)计算机技术和系统能够代替大部分的人工操作,尤其是一些高危工作,由机器进行操作,能够确保电力作业质量的同时,保证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统筹管理输配电运行流程,实现电力工程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清晰准确的信息,提高电力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2 目前电力工程系统在实现自动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状况

2.1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综合素质不高

电力工程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对电力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人员水平的高低意味着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否发挥出最大能效。尽管前期凭借自动化系统的高效处理能力,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普遍得到提升,但如果没有与先进系统和设施相匹配的技术人员,电力工程运行到后期将出现疲软状态,甚至影响到整体运行的效率。目前电力工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对自动化系统功能了解和探究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失误,经常出现停电断点问题,反而导致电能额外损耗。对意外发生的障碍事故也无法借助信息技术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并没有发挥出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作用[2]

2.2电力资源损耗浪费严重

原本凭借计算机系统的高效运算,本应该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减少电力生产、输送等各环节中的浪费损耗。但由于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层对信息化系统不够重视、设配不匹配等原因,反而导致输送电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电力损耗浪费现象。这极其不利于电力工程高效运行,也无法保证为社会生产生活稳定供电,对电力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

2.3不够重视自动化运行模式的开发

电力作为我国生产生活主要使用的能源,确保电力输送的稳定和减少能源损耗,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就目前电力工程发展的现状来看,对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模式仍缺乏重视。我国在输配电及用电自动化研发方面仍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导致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供电要求。

3 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控制措施

3.1加强自动化技术研发,提高人才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都逐渐开始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电力工程向自动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对资源可持续使用的要求,电力工程的转型迫在眉睫。电力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输电供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研发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最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系统。同时,及时更新设备装置,对老旧落伍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甚至淘汰,使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能够相匹配,提高电力工程生产和运行的效率[4]。在资金方面,电力企业可以向国家申请资金补贴,与社会各行各业加强联络合作,建立稳定的资金链。在人才方面,电力企业可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向其提出新时代的人才要求,提供专门的岗位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人员与自动化系统及电力网络的适配性。

3.2降低能源浪费损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电力工程运行中的能源损耗颇高,这和我国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原则严重相悖,增加了电力工程运行的经济和资源成本,不利于长久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额外的能源浪费和损耗,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应从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自动化技术和更新电力设备三方面着手。第一,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员工应具备与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相匹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对电力工程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和调控时,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电能损耗和浪费。电力企业应改革创新员工的奖惩考核制度,用切实的奖励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平时加强节能降耗思想的宣传,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第二,提高自动化技术,紧跟时代发展,及时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技术,保证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始终走在最前沿。第三,为电力生产和输送工程装备最适配的设备和装置,降低电力生产过程和转运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提高资源的转换率。工作人员要加强电力工程各环节的监控,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企业运行稳定,从而减少能源损耗的可能性,实现电力能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5]

结语

为了与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相匹配,电力工程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引入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电网技术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用电支持。根据电力工程目前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电力企业应加强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研发,重视电力生产和配送过程中能源损耗的问题,从人工、技术和设备着手,推动电力企业朝着信息化、自动化运行模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垣吉,张翻.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2020(05):112.

[2]刘鹏.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9(02):54-55.

[3]候德久.浅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学中国人,2019(04):87.

[4]李伟,姜波.关于电业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0(11):21-22.

[5]黄定仕.浅谈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技术与市场,2019(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