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

廖晶晶

广东省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   516100

【摘要】学习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干预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青少年的学习心理问题有的是单一原因导致,而有些是综合原因导致。教师首先要及时发现问题。其次,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准确的归因分析。最后,对症下药,根据学习心理的表现和根源,因人而异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关键词】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学习后进的青少年,往往隐藏着许多学习心理问题。这些孩子,通常表现为学习动机过强或不足,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焦虑,或学习疲劳等。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呢?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这个女孩个子不高,有着一张圆圆的脸蛋和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齐肩的头发蓬松带一点天然卷。这是我对小C的第一印象,乖巧、可爱。可是有一天,小C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小C对学习很焦虑,在学校很不开心,需要请假回家吃中药调理。于是,我开始关注小C的学习心理。

从小C的妈妈口中,我得知小C焦虑的根源在于美术学科一直裹足不前。她看到其他同学画得比她好,自己却一直没有进步,心里非常着急。尽管心里着急,但是她从不主动向美术老师请教,于是只能心里干着急。她觉得美术老师偏心,又给她的内心平添了许多痛苦。

我向美术老师李老师咨询小C的学习情况。李老师说,小C的画画天分不高,对知识点缺乏理解和领悟,平常交作业也不勤快,多种原因造成她美术学习滞后。另外,班里的同学反映,小C课后虽然人在画室,但是画板上却放了一部手机,并没有认真画画。

小C返校后,我找到她,帮她分析焦虑的原因。过多的、不合理的比较,是小C焦虑的原因。十个手指尚且有长有短,何况不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节奏,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有效方法,才是解决之道。我鼓励小C不要害怕自己不知道,也不要因为自己不知道就觉得丢脸,多一点与李老师沟通,只要不断努力,今天的自己必定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另外,李老师知道了小C的情况,也一直关注她的美术学习情况。课堂上,李老师只要发现小C画得好的地方,就毫无保留地肯定她的进步,鼓励她坚持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C放弃了与他人比较结果的心理,而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仅树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缓慢而确定的进步,心情也变得欢快了。

小C遇到的学习心理问题是综合性的,最明显的表现是情绪问题,即学习焦虑,而隐形的问题包含不合理的学习动机(与他人比较结果),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对(对知识点缺乏记忆、理解和感受),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爱玩手机)等。显性的情绪问题之所以得到解决,是因为我们精准地干预了小C的学习心理过程,包括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专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接受自己的学习节奏等。当我们扫清了小C学习之路上的障碍,小C的学习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二

小L是班级的美术科代表,美术的优势给他带来很大的信心。他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总是自认为可行,而结果却大跌眼镜。

高二刚开学,我就找小L聊天,言谈中发现,他打算放弃语数英,而把时间更多地花在政史地上。我告诉他,语文是其他所有学习科目的根基,语文没学好,对政史地的学习有不利影响;数学是训练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没学好,也会影响政史地的理解;而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学好英语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因此绝对不可以放任不管。

小L认为,现在不学数学,也没多大关系的,而语文和英语需要长期积累,学习效果来得太慢,不愿意背诵。小L认知模式是基于他的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有限的知识面,加上他还抱有一些侥幸心理和逃避心理,因此对我的话半信半疑。

后来,月考成绩公布,小L由于放松学习,成绩表现不理想,加上李老师多次劝导,才调整了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小L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不对。我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谈心,同时等待时机,让他吃一堑,长一智。此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耗时较长。我事后反思,如果能够通过主题班会课,让小L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学习规律和学习策略和方法(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给小L提供更多的科学讯息和学法指导,或许他的调整能够更加自觉。而其他同学在接受了这样的主题班会课后,也能大大地预防或减少学习心理问题。

三.结论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问题有的是单一原因导致,而有些是综合原因导致。教师首先要及时发现问题。其次,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准确的归因分析。最后,对症下药,根据学习心理的表现和根源,因人而异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如此,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而且无形中减少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的心灵更加健康、阳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