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新文科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韩慧, ,宁有才, ,刘涛

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思路,树立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政府、高校与社会力量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多元协调机制,强化优质系统的教育教学资源支撑。

关键词:新文科;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新的征程上,行政管理专业要积极回应新文科建设诉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公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卓越人才。

一、彰显学生主体价值,落实“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理念

新文科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首先要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彰显学生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价值,坚持一切教育与培养活动从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和贯彻落实,内化与夯实“三型”人才培养的现代价值根基。

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主体价值,关键是要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和着眼点,遵循人才成长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一是要研究“三型”人才成长的条件与特点,优化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条件与教育环境。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一定要重视对活动与环境、竞争与合作、期望与激励等复杂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改善教育条件,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二是要研究“三型”人才成长的过程与规律,采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深入探索“三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落实好“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专业价值引导以及宏观社会价值理念的培育”[2]

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主体价值,要切实挖掘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到极致,并最大限度地规避其弊端,做到扬长避短。生源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背景下,如何助力所有学生成才并走向成功,是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教学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学生才能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继续建构自己的心理图式。因此,在“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做专家型教师,去探究、追寻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开展个性化教育,师生共同建构学习愿景,鼓励学生成为自主、自觉的学习者,教师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以单一课堂教学转向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

二、协调多方力量,健全“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机制

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绝不是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校所能独立承担和实现的。新时代,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该破除一方绝对权威或主导的传统格局,整合多方力量与智慧,明确不同主体的角色与责任,建立多方协同联动机制。

建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协同机制,要“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3],确立“社会需求导向”“社会服务导向”,重视社会组织与力量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参与、需求反馈,本着互利共赢、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挥好社会的资源与智慧支持。行政管理专业是应用性与社会服务功能较强的专业类型,因此,“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该采取一种“社会需求导向”“社会服务导向”的发展模式与策略机制。“三型”人才模式创新过程中,高校和相关部门要主动地联系与对接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获取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并及时把社会需求反映到“三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方式来拓展人才培养的宽度与深度。

建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协同机制,要确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4],理应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决策与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坚持德、教、研并重,以“德”为基,以“教、研”为双翼,锤炼与打造高风尚、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三型”卓越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的参与,征求教师的建议,也可以由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想,学校加以汇总并对照社会需求,形成较为科学和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协同机制,要赋予学生改革话语权。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的评价权与选择权。在“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与汇总学生的意见与诉求,赋予他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话语权。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塑造。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段时间之后,进一步调查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坚实的基础、可靠的依据。通过建立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各方的利益都能得以表达,所培养的人才也就更接近于社会的期望和国家的需要。

三、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夯实“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基础

新文科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以系统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基本保障。立足课堂教学,延伸教育场域,整合与优化各领域、各层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与共赢,这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条简约之路。

整合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需要实现高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共享。行政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方面需要学校统筹安排,整合校内的课程资源,打破学科门户之别,加强共享管理,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进而促进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不同高校之间形成合理的交流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合作。除了网络资源,还可以利用地域优势,拓展校际资源共享空间,有效依托别校的优势专业、优势课程来使本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受益,进而避免因盲目求全发展而耗资过大的问题。

整合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加强教师资源的共享。在高校内部,优化教学团队,强化师德师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发挥教师队伍集体的力量,增强人才培养信度;以课程群为单位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群内与群间的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有利于在更大的专业空间里培养其问题意识、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协同发展,通过科研内容积极向教学内容转化、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及时转化、科研方法与教学方法的渗透、教学问题与科研问题的双向延伸等,实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柔性、多元发展。在高校外部,着眼于师资总体数量及师资素质的提升,则可以积极引进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补充教师数量,同时弥补大学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9-29(001)

[2]罗向菲.基于学科价值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2,(1):43-46

[3]颜金,高锐.社会需求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53-156.

[4]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9-10(001).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项目(SDYAL19039)、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2021310)、2019年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Z1907)。

作者简介:韩慧(1979-),女,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宁有才(1973-),男,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刘涛(1969-),男,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