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浅析

詹晓轩

天津第四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20

摘要:软土地基施工难度系数较高。不仅因为本身的特殊性,而且现今没有一个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地基问题。在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施工中合理应用软基加固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升地基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工程品质。基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进行简要探究,以促进市政道路施工水平提升。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技术;施工

引言: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其主要分为道路施工和桥梁施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会遇到软土地基这一特殊地基结构,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软土地基的流动性强、凝结能力弱、抗剪性差,很容易导致地基路面出现形变。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度要求,影响人们出行安全。而应用软基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消除路面沉降。同时,有利于使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增强工程品质。

一、软土地基的概述

(一)涵义

软土地基是基建施工中常见地基类型,其主要由淤泥、杂土和填土组成。软土中含有较高的养分,是农业不可多得的种植土壤。但是在基建工程中软土地基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降低工程结构稳定性,加剧建筑物沉降等。这些大大削弱了基建工程建设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同样,市政道路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则必须应用专门的加固处理技术才能保证施工效果。这是因为软土地基中透水能力弱,无法有效渗透,且本身含水量高,不满足施工坚实性要求。

(二)特点

软土地基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流动性强。当受到施工强力作用时,软土地基中土壤压力发生变化,进而原来的结构出现变形。一些土壤或者物质开始流动,变成另外一种形状。即便使用了软基加固技术,依旧无法改变其流动性特点。这是因为现有的加固技术大多直接开展处理,没有实际改变软土地基性质,进而加压后土壤出现变形。这样处理后有可能满足施工要求也有可能不满足施工要求,无法掌握土壤参数变化。第二,抗剪性差。软土地基的土壤密度较小。当开展软土加压技术施工后,土壤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但是中间空隙间距变大,使得压缩参数增高。且由于抗剪性差,会导致土壤压缩数值不断提高,导致整个地基安全性降低。第三,含水量高。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远远高于一般土层,特别在道路软基部分。这就导致土层中黏土和粉土比例过大,进而增加软基负电荷。施工过程中空气的水分被负电荷吸收到软土地基中,进一步增加软基中的含水量。

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有所改善。但是软土地基问题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解决办法,路面沉降对道路构成严重威胁。新时期下,必须提高对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视度,采用可行性高的处理措施解决软土地基问题。优化和完善软基加固技术,使之提高软土地基施工效果,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二、市政道路中软基加固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设计考虑不全面

市政道路结构设计尤为关键。需要重点考虑桥头结构,为后期软土地基施工奠定良好基础。但实际上,设计人员没有结合软土地基特点和结构施工要求,图纸设计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后期施工人员无法准确开展施工。导致施工有效性降低,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品质。

(二)路堤压实工作不到位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应用较为全面,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路堤压实施工时没有把握施工要点,对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顺序等因素处理不当,导致最终施工成果不能达到工程要求。同时,也加大了路基沉降的可能性,使路基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不仅造成二次返工,影响工程效益,而且降低工程品质。此外,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受车辆碾压和风吹雨打,导致路基出现变形。久而久之,路基沉降程度严重化和扩大化。

(三)路基路面渗透性不足

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中,施工材料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质量和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将其应用于施工中,会出现无法渗透或者渗透慢等问题。这样加剧了软土地基的粘结性,使土壤含水量增加。接着水分子渗透到建筑结构中,使地基出现腐蚀和破坏,造成建筑稳定性下降。此外,施工材料本身不具备良好的渗透性和固结性,进而导致软土地基施工无法达到渗透要求。而渗透能力和路基承载力密切相关,若是渗透不足,那么路基承载力就会不断下降,进而出现各种路面病害。

(四)后台填料不符合要求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需要应用到后台部分的填料,来加固整个工程结构稳定性。而填料的施工方法、性能、应用对象等与路面沉降具有直接影响。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车辆的碾压和路基自重对路基结构造成较大压力,使内部填料发生变化。压缩度不断提升,原本厚度的调料被挤压变小,进而路基发生沉降。在施工过程中,用压实机械进行桥台边缘处填料压实作业,不能达到理想的压实效果,进而加大路基沉降。

三、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优化设计,全面考量影响因素

在开展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应用软基加固技术。在设计方面,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科学的路桥结构。同时,根据桥头路堤和桥台规格和实际沉降量,设计搭板的长度。一般而言,市政道路开展路基施工设计时,需先用土工格栅技术,消除沉降的同时提高施工效果。其主要作用为:首先,土工格栅的应用可以提升土壤强度,优化整体抗剪性,从而避免土体出现变形。并保证路基不会发生侧向位移,使路基稳定性有所提升。其次,土工格栅的应用有效承担了一部分路基荷载,减轻路基压力。并使台背受力发生变化,合理分配承载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路基沉降,而且提高实际荷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最后,土工格栅属于水平摊铺,车辆在上面来回碾压,其对路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减少路基变形的可能性。

(二)设置屏障,减少不均匀沉降

市政道路不均匀沉降是软土地基的主要施工难点。对此,需加强勘查和测量,掌握软土地基的各项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施工单位根据软土地基参数内容,确定路面长度、宽度、高度等数值,构建施工搭板,使整个路面坡度和搭板相适应。设置路面屏障从而减少软土地基对路面的影响,提升施工效果。此外,还要考虑好交通荷载力,避免路面塌陷。

(三)充分排水,保证施工稳定性

市政道路施工中若是存在水流长期堆积问题,则不仅会降低工程质量,而且加大了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在排水施工中必须构建好雨水和下水道连接的渠道,让雨水可以及时流入城市排水系统。不能使其渗透到路面结构中,这样会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出现诸多质量问题。根据工程特点和结构类型,确定最佳排水形式,使后台填料含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四)合理选择,保证路堤填料性能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合理选择路堤填土材料。由于不同路段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填料性质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选择时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进行土壤参数对比。通过对不同土壤进行压实,得出不同使用效果后,确定符合施工要求的填石材料,为软基加固奠定良好施工材料基础。一般来说,填料应具备容重能力强、吸水性高、抗剪性强等特点,以砂石为主。将其应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能够有效提升路基压实效果,减少路基沉降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一直以来是一项技术难点。通过合理运用软基加固技术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使之满足施工要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软体地基性质和现场施工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方法,使软土地基得到有效加固和强化,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政芳. 浅析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与装饰,2019(12):174,177.

[3]付丽.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3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