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做好农业节水工作,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0做好农业节水工作,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翟思远

河北省保定水文勘测研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农业节水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对于全社会范围内的水资源配置也有显著影响。在水资源相对紧缺、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主题的背景下,要重视农业节水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节水工作的原则,随后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节水;水资源;优化配置

引言:水资源优化配置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意义。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用水大户,理应在节水体系中有所作为。因此要重视农业节水的关键作用,并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拟定农业节水工作的具体方案。

一、农业节水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节水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吻合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体现水利工程的综合性特征。在落实控制性工程的基础上,重视生态用水理念的关键作用。水利部门全面调查管辖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结合水资源问题调整所在地的产业结构,并拟定一系列的调水节水措施,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在提升农业节水效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在生态修复领域的作用。

2.吻合农村经济模式。农业节水最终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现有农业用水区域划分的前提下,秉承农业节水原则,促进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利用,并为农业经济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资源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节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落实农业节水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当地土地和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布局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方案,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实现更可观的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发展。

3.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节水与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在农业节水进程中,还需要发挥社会力量的关键作用,不断壮大农业节水队伍。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背景下,从容应对农业节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铺垫。

二、农业节水措施

在明确农业节水重要性的前提下,秉承扩展性的原则看待农业节水问题,不要将农业节水的视野局限在田间地头,注重农业节水与农业的整体性结合,从区域内水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出发,构建统一性的农业节水体系,发挥农业节水规划的关键作用。

1.加大节水技术的应用力度。在节水工作重视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对节水技术建立更深刻的意识,注重农业与水利技术的融合,追求节水技术的最佳应用效果。农业领域的节水技术可以覆盖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在农业生产选种环节,以耐旱品种作为首选项,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学制剂,提升农业作物的抗逆能力。从优化农业种植土壤结构的角度出发,适当播种有机肥以及土壤改良剂,优化农业种植区域的土壤结构。以保证土壤湿度和水分为目的,在土壤表面覆盖地膜和秸秆,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和湿度,同时抑制杂草的生长空间。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适当施肥,或者采用中耕松土等保墒措施。

上述技术是农业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还可以采用水利技术。例如将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技术融合在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业生产的节水效应。优化农业灌溉制度,采用更加灵活的农业灌溉方案,有效控制灌溉次数,确保农业灌溉真正与土壤墒情状态吻合。将农业灌溉制度与墒情监测体系相结合,充分利用墒情监测数据信息。要注意调整农业灌水方式,确保农业灌溉准确到位,避免灌溉行为的盲目性。结合农业生产体系,将沟渠、坑塘等设施布局其中,增强拦蓄径流能力,并充分利用大气降水资源。当前在农业灌溉中可以使用的灌水技术包括沟灌、喷灌、滴灌等等,结合农业生产状况灵活选择。由于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技术类型较多,结合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节水技术并形成节水方案,并通过实施节水方案实现节水技术的价值。与此同时,农业主管部门要准确行使职责,将相关措施融合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强化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效应,构建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并作为培养农业节水产业的重要依托。

2.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协调应用。在农业水资源管理体系中,必须具有统筹协调的意识,为水资源的协调应用奠定基础。在管理地表水资源的基础上做好蓄水工作,同时要严格控制利用地下水资源,确保人水之间的和谐共存,实现农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调配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秉承“控制利用地表水、控制开发地下水”的原则,协调使用水资源。针对地表水资源建立供需平衡分析模式,确保地表水供应与实际需求吻合,服务农业生产大局。区域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配,确保地表水资源真正服务于经济的均衡发展进程,并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提供重要支撑。有效协调上下游环境内的地表水用水秩序,上游用水行为不能干扰下游环境的正常用水,保障地表水用水协调性。关于地表水使用价格,应当结合时令和来水的实际情况,确保地表水价格足够合理。

关于地下水资源的使用,需要结合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拟定优质的地下水使用方案,对地下水资源的使用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围绕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建立管理制度,对于违规使用地下水的行为必须严加处罚,体现地下水管理制度的震慑效应。在采集开发地下水的过程中,必须吻合合理控制的基本要求,实现采补平衡效果。地下水的使用还要结合当地的气象状况,在获取地下水位深度变化信息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地下水抽水装置的扬程范围,确保抽水装置扬程设置到位。如果地下水开采量相对偏少,无力满足农业灌溉的基本需要,需要适当控制用水量,保证地下水位处于合理区间,并为维护当地生态环境贡献重要力量。对于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则需要控制开采规模。如果某个区域已经存在地下水严重开采的情况,在界定当地缺水量的基础上,需要调剂地表水资源,最大限度削弱地下水严重开采造成的不利影响。

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在农业领域中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农业领域的科技含量,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将信息化模式与农业节水工作融合,构建农业节水信息化系统,帮助农业部门获取最及时、最有价值的节水信息,并作为拟定农业节水方案的重要依据。水利设施的现代化,也为农业节水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意味着农业节水的潜力仍然非常明显。

4.构建用水体系。用水体系涉及到多种类型水资源的协调有序利用,最大限度发掘水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避免水资源的无谓浪费。借助现代化用水体系,有效控制水资源传输过程中的无谓损耗,从容应对水资源的渗漏和蒸发现象,保证农业灌溉足够均匀,提升农业种植土壤的蓄水能力,深入发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水资源的应用管理视野要足够宽广,将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管理体系与农业领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相结合,提升农业水资源管理效果。针对现有节水技术进行适当改造,促进废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与此同时重视集中供水体系的开发工作,将农业、工业、生活等多种领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在供水体系中,帮助水利部门建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在统一、协调性的规划指导下,实现不同领域的水资源相互补充协调效应。对于水资源利用强度较大的区域,适当使用水资源回灌方式,为水资源的有序长期应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农业节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投入和努力,在优质农业节水举措的支撑下,不断追求更好的农业节水效果。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待农业节水问题,保证农业节水的全面性,确保农业节水方案足够可靠。

参考文献:

[1]梁心书. 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04):10-12.

[2]陈林.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发展[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04):80-82.

[3]田升家.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策略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1):113-114.

[4]李林娜. 加强农业节水优化水生态环境[J]. 智慧农业导刊,2021,1(1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