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建议

陈,亮

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天保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邮编:150623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重视,并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还要开展有效的营林造林工作,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扩大林业资源的覆盖面,保障营林造林质量,促使林业资源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林业造林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工作。在林业造林期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借助先进技术理念,提升造林综合效益。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可促进当地林业发展,保护生态资源,抵御风沙与水土流失。营造林业生态应以林业发展为突破口,深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1林业造林方法

1.1分殖造林法

所谓的分殖造林法,是指在造林过程中,将母株上的部分组织取下,并用来栽种的一种种植方式。从母株上取下的部分组织通常都是树木本体的部分枝干或者是根。因此,这种栽种方法被称之为分殖造林法。对于分殖造林法而言,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其操作手法比较简单,种植成本也很低,且造林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造林方式。所以,分殖造林法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分殖造林法培育出来的幼苗,对于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许多营养物质以及非常充足的阳光,使得分殖造林法不适用于大面积的造林工程。

1.2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法主要是在春秋这两个季节里使用的比较多,当春天来临,土地开始慢慢解冻,树木开始发芽之前,就可以使用插条造林法进行育苗,当深秋来临,树叶开始掉落,土地冰封之前,也可以进行插条造林。在使用这种造林方法进行林业造林的时候,最好选择一年以上的树枝来进行插条,在种植之前,一定要将树枝上多余的枝条修剪干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树芽修剪掉了,在种植的时候,树条之间要留好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其后续生长发育。树条插入土壤后,需要用脚来将土壤踩实,并且要浇上足够的水,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上,这样可以使得插条树苗的成活率得到提升。

1.3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的使用,需要以保证植株根部完整性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开展造林工作。对于这一方法来说,其造林结果比较稳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就是将已经培育好的种苗移栽到造林区域中。在种植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地进行有效清理,要做好挖穴等基础工作,同时还要确保幼苗在移栽过程中的完整性,在种植时要将苗木的根系全部埋入地下。若是在平原区域开展造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遵循“四大一深”的原则,要将大苗的高度控制在4m左右,将其深度保持在0.5m,从起苗、运输到种植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保障树苗水分的充足性,避免树苗因缺水而死亡。另外,在对幼苗进行栽种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用水充分浸泡树苗根部,使其能够保存适量的水分。与此同时,要除去树苗的侧根,并将腐烂部分及带有病虫害的部分全部剪掉。由此可见,植苗造林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在选择苗木时,需要专业的人员对造林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勘察,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苗木进行种植。优点是植苗造林法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

1.4播种造林法

现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主要操作方式就是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在通过后续的维护,促进树木的健康成长。这样的造林方式操作性能不高且操作简单,种子在播撒之后的存活率也很高,这种造林方式在面积大的地区适用,例如核桃、山杏等资源充足且发芽率高的树种。在我国的山区等大面积空旷地区,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最合适的。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这种方式的后期维护与管理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收益。

2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

2.1.1细致划分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

在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对管理的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要将各个管理人员需要管辖的林业区域和职责进行相应的明确。如果某个林业区域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任何的林业事故,可以及时联系该辖区的管理人员,以便于追责和处理后续的问题。此外,相关的部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考核标准,对于各个林业区域的管理人员做出绩效考核。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确定管理人员的责任规范,还需要对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对其日常的工作进行成绩量化,考核结果必须要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相结合,考核成绩高的管理人员,可以给予其奖金激励,考核结果不如人意的管理人员,相对应的要对其进行罚款处理,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

2.1.2科学创新林业运营模式

相关部门在对林业产业进行管理时,若使用传统的运营方式,会降低林业种植的科学性以及市场规范性,进而影响营林造林的质量。面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并结合林业产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对竞争机制进行合理改进,借此提高我国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者的竞争意识,促使相关工作者能够加强自我学习,进一步提高其管理能力。

2.2加强林业生产基地的科学建设

相关部门对营林生产工作进行管理时,需要提高树种选择的科学性以及林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促使林业能够保持长远的发展状态。林业部门可以扩大林业的建设规模,借此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原有的树林结构,选择一些新的且达到林业生产标准要求的树木品种,将其与原有的树木合理地混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对珍贵林木基地进行合理划分,并结合林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及林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对整个林业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展种子优化选育工作,为林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品种,进一步提升营林生产工作质量与效率。

2.3建设种苗基地

树种的选择对于树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进一步加强种苗的建设,才能促进林业资源的高利用率,因此,一定要对种苗基地进行合理控制。首先,要规划树苗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树苗作为树种,淘汰不合适的树苗,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质量;其次,要对树苗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行合适的树苗分布调整,保证经济收益;最后,要加强树苗管理,控制树苗的成本,降低单位面积的成本的同时也要保证树苗的质量,合理选择树苗,确保树苗的生产质量。

2.4严格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

想要做好营林生产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相关部门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严格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结合当前的营林生产的具体情况,来对其展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要尽量规避掉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的主观情绪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实际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目前林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选择科学的种植林地,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来对传统的、规模较小的造林模式进行科学的改进,让大规模的林业造林工作得以更好、更快的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造林工作以及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能够对林木的正常生产产生良好的保障,这也有利于提升造林营林的质量,促使林业资源的实际效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造林营林工作的重视,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使用合理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康春生,陈晓伟,院小乐.解读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3).

[2]李亚春,刘金华.新时期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