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

姜涵棋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相比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歌剧兴起较晚,但是随着我国歌剧西方国家文化相结合,就目前而言的中国歌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艺术特性,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西方的形式,创造属于我国的歌剧,通过本文对我国民族歌剧的认识,总结出我国歌剧几点特点。

关键词: 歌剧; 中国民族;艺术作品;西方

歌剧自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国的民族歌剧就诞生于上个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艺术,歌剧是由乐器,舞蹈以及诗歌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他能够将故事以艺术结合将其表达出来,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艺术具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大多数的音乐都是和悠久历史相结合的,我国传统的音乐不能停滞不前,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便根据西方音乐不断结合发展,将西方有特色的文化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达到中西合璧的效果。

一、我国歌剧的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歌剧才开始渐渐处于萌芽阶段,其中我国的第一部歌剧就是《白毛女》,由于我国的歌剧形成还尚未成熟,所以大多数的歌剧是以儿童舞蹈的形式歌剧,儿童跳舞结合音乐形成的歌剧是我国歌剧形成的初步建立,但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受到改革期间的各种影响,对歌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歌剧的发展也渐渐正常发展,由于当时年代社会的复杂,结合人们的聪明才智,歌剧渐渐反映群众的人生百态,和政治思想,并且大多数的歌剧,歌词言简意赅,听起来朗朗上口,群众也非常喜欢,所以这样的歌剧在当时成为了经典。

二、中国民族歌剧题材的特点

(一)我国歌剧大多改编于历史故事民族传说

我国历史文化较为深远,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留下来了很多优秀的历史故事,大多数的历史故事和民间的奇闻异事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来的,口头相传能够很好的刻画人物形象,广大人民也更容易接受和宣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对歌剧的了解和认识,结合欧洲歌剧艺术表现特点,不断取长补短,不断探索歌剧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容,将历史故事改编,我国智慧的劳动人民将我国的优秀文化和欧洲文化融会贯通,刻画吸引人的人物形象。大多数的人物形象都是关于劳动人民,比如《刘三姐》这篇歌剧中刘三姐因为喜欢唱歌,但是由于唱歌影响了当地富豪地主的利益,所以不得已受到了其很大的压迫,她的歌声就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甚至对她的人身自由也造成了威胁,被关押被囚禁,但是由于刘三姐的不断反抗,最终还是从恶人手中逃跑。从中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黑恶势力不断压迫人民,但是并不是我们屈从的理由,要反抗,要斗争,从而改变社会,实现美好生活

(二)我国歌剧能够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

我国大多数的歌剧根据时代的故事改编而来,这样的故事能直观反映人们的生活,也可以表现当代人们生产生活,彰显劳动人们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爱国精神,这样的歌剧能够影响劳动人民的心情,激励人们吃苦耐劳,对美好生活有着无尽的向往。比如在本文提出的中国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这部歌剧就是以故事线来展现喜儿坚强勇敢的人物形象,从侧面就可以表达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疾苦,但是主人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这样的歌剧让人民感同身受的同时,受到主人公的激励,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

(三)我国歌剧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

在二十世纪初期,由于整个中国社会并不是很安稳,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但正是这样人民渴望和平美好的生活,渴望生活在风平浪静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着人民的这种向往,指引劳动人民一定要做出反抗,不反抗永远被压迫,而作为宣传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歌剧,歌剧通过舞蹈音乐将反抗精神表达给人民,人民从中了解到反抗精神,这种精神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民的思想。这个时期的大部分的歌剧,都是关于反封建题材的艺术作品,大多数的作品中都塑造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形象,其中《长征》这部歌剧中,红军在长征的途中,遭遇大雪风寒,艰难前行,伤亡惨重,但仍负重前行,正是由于红军这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不怕死的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才能更好带领人民对帝国主义做出反抗。还有很多作品反映了,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推翻了封建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

三、中国民族歌剧音乐艺术的实际特点

(一)针对性和广泛性

在我国由于历史比较悠久,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差异,由于歌剧是根据历史故事来进行改编和创作,所以我国的歌剧也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结合历史故事来进一步的改编创作,丰富我国在歌剧上的创作风格和特点,我国56个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饮食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所以歌剧上也存在很多差距,通过不同民族歌剧的发展,增近各个民族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国家的团结友爱,在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

。结合历史。再现当时事件,还原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提高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视,从中体现当时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并被影响这才是重要的,这就体现了歌剧对人们的针对性和广泛性。例如《江姐》这部歌剧,将传统的川剧和京剧等等戏曲语言相结合,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二)戏剧化和民族化

在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中,其中就包括戏曲,在国外并没有戏曲这一元素,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歌唱,编写以达到歌剧的发声标准,结合丰富的音乐节奏,创造出具有中国戏曲文化的歌剧。来两者的集合是一个综合性较高的艺术作品,我国的戏曲的风格较为单一,歌剧的风格就是通过音乐的引导来贯穿整个歌剧的时间线,通过歌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建立不同的音乐节奏,带动故事节奏发展。给整部的歌剧渲染了一种紧张快捷奏的环境氛围。同时在舞蹈上戏曲和传统歌剧舞蹈,进行改编和创作,来刻画具有风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将我国的戏曲文化和国外文化,融会贯通,增进了和外国文化交流的渠道,同时在这些歌剧的表现中,我们体会到具有很浓烈的爱国热情,还有很强的民族感和责任感。人们在欣赏歌剧的同时也会注意到歌词的表达,在歌词的创作中,也需要符合人们传唱的韵律,根据歌剧的节拍节奏制作歌词。我国的戏曲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创作形式也比较随意,没有条条框框,所以在改编上也会比较容易,所以在创作方式和内容上也会让人们更加喜爱。

(三)歌剧将来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逐步提高,大家渐渐对歌剧更加关注,提高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我国的歌剧大多数的性质是关于历史文化,凸显爱国主题,丰富我国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歌剧利用场景在舞台通过舞蹈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所以在场景道具的布置上也会比以往的布置要更加逼真,提高人们的观看体验。也能吸引人们融入到歌剧中。同时不光是对歌剧的道具等等进行进一步的换新,也在内容上做出新的创新和发展。将西方技术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促成新的火花,体现歌剧的多样性,提高我国歌剧在艺术中的地位。

总结

总而言之,歌剧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通过引进西方的优秀文化,中国的歌剧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歌剧是一种以舞蹈歌舞一体的文化,引进西方的内容肯定在某种程度来说,发展上可能相对缓慢,但是通过结合戏曲和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歌剧的创新,在歌剧上也具有中国的歌剧特点,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歌剧能有更好的发展趋势,更好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钊. 基于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分析[J]. 音乐时空, 2016(10):2.

[2]马波. 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 艺术家, 2021(2):2.

[3]张雨娣. 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 艺术评鉴,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