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钢轨探伤工培训效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关于提高钢轨探伤工培训效果的思考

谢康

武汉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高速铁路领域连创辉煌,目前我国建设的铁路运营路线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公里。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增强,大部分的情况下钢轨都是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钢轨很容易产生病害并给铁路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在如此高里程和高强度运输背景下,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钢轨探伤工在检查钢轨病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钢轨探伤培训质量,提高钢轨探伤工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  钢轨探伤工  培训

一、前言

钢轨探伤工作属室外、流动作业,对技术专业度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好的体力和视力,还需要其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当探伤工年龄达到45岁以上,从事钢轨探伤工作的能力明显下降,随着数字型钢轨探伤仪使用,年纪大的职工在仪器操作使用上存在不足,图形看不清、B显图谱看不懂的现象比较多,而且年龄大、体力差后,在工务段没有合适的工种可以调整,只能无奈的继续从事钢轨探伤工作,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重要安全隐患。因此,铁路线路对钢轨探伤人员的需求很大,同时对钢轨探伤的培训也带来了很大考验。

二、钢轨探伤现状

1.培训通过率低

通过对比近几年的钢轨探伤培训数据,发现Ⅰ级探伤资格培训通过率普遍只有80%左右。理论和实作成绩整体并没有出现明显增幅,理论平均成绩较为理想,但实作平均成绩比理论平均成绩低很多,充分显示出不仅培训合格率低,而且作为以实作为主的钢轨探伤岗位,学员的实作技能不足。

2.教师授课计划变动频繁

钢轨探伤培训师资基本都是现场专业人员,但由于培训任务和现场任务兼顾,很多时候出现临时调课的情况。而各位老师都是术业有专攻,自己承担着自己最擅长的理论课程和实作课程。时常发生临时调课,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

3.对学员过程学习效果监控不够

根据培训课程安排,每期培训一共23天,前7天安排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实作学习,中间没有相应的理论摸底测试。老师不了解每位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员对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认知不够,对后面实作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4.课程安排过于紧密

整个学习过程课程排布紧密,时间相对较长,在接近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具课表显示中途没有安排单独的休息时间或其他课程来缓冲学习的压力。连续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学员疲劳,学习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部分学员学习态度变得不端正,上课采取敷衍的状态应付课程。

5.实作设备台数过少

据统计,近几年钢轨探伤工培训分组一般为3-4组,班级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这样每组人数7-8人,一台设备供一组人使用,每个人练下来的时间较长。

6.学员课后自由练习效率较低

学员每天学习完,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了练习。但由于部分学员缺乏自律,在没有任务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学习动力。部分学员滥竽充数,混时间,甚至有的学员干脆就不参加练习,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7.缺乏有效的实训场地

每一期的学员在课堂用试块进行实作练习,试块练习让学员了解钢轨探伤基本原理。而考试则用的是废旧伤损钢轨进行测试,课程只安排一天到探伤车间进行试轨练习,试轨是特制的伤损钢轨。从出发到返回,加上步行一段,路上耗费的时间很多。如果安排多天去现场实作练习,也是有很多弊端,首先时间利用率不高,其次会占用站段大量时间,给现场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从整体看来,学员实际用在练习上的时间很少,学员学习效果大大折扣,培训通过率自然也不高。

8.从培训结束到能单独执机周期较长

从现场调研了解到,学员在培训结束,回到各自的站段后,将采取下一阶段的师带徒方式,培养半年后才具备单独执机的能力。这样大大拉长了整个培训的周期,对于培训主体而言,培训效率大打折扣。

三、提高钢轨探伤工培训效果的措施

1.积极分析上年度评估情况

为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学员基本诉求。培训科工务教研组对上年度的评估内容进行了分析,部分学员对部分教师授课针对性、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对食堂的餐饮,住宿等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工务教研积极向上级反馈,上级领导反馈给工务部和站段;后勤方面的建议,我们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部门,积极解决学员在吃住方面的顾虑,让学员有个好心情,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2.严格教学计划落实

反观前几次教学计划兑现情况,发现教学计划实际情况与课表安排对比起来变动大。有部分理论课变动老师的,有实作课变动老师的,这样学员学习起来效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为每位老师各自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后期课程安排协调,尽量控制课程和教师一一对应,并严格控制教学计划兑现情况,确保培训质量。

3.加强过程培训效果

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2节课进行理论摸底测试,此测试不计入最终理论考试成绩。目的是让学员了解自身的理论掌握水平,也让老师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有个大概了解。针对理论成绩比较差的,及时利用晚自习时间复习,答疑,学员之间相互帮助,查漏补缺。确保做到重点知识点不遗漏,只有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才能为后面的实作课作出充分的铺垫。

4.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具各期学员状况追踪以及学员反馈情况,课程周期长,时间安排紧密,学员在长达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途会出现疲倦、学习效率降低的情况。在以往的培训中,培训1周多后,学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上课睡觉,迟到早退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课程安排中,适当增加半天或一天的休息时间,让学员能从繁忙的学习后充分调整自己的状态,也是为了更好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5.增加实作设备台数

以往安排的分组数量,培训人数30人左右,平均每组大概7-8人。如果能够增加1-2台机器,这样每组人数大概5人,在很大层度上可以提高每个人实际操作机器的时间,对于学员培训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6.加强学员课后练习时效

往期学员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练习,有部分学员没有实打实的练习,出勤率低。我们可以在课程中加入晚自习,由白天上课老师布置任务,学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练习并完成。有了任务的压力,学员就会有学习压力,就会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并提高自己,这样晚自习的效率就能得到大幅提升。

7.引入实训设备

    以前的培训中,每一期一共就安排1天到站段学习,中途耗费大量时间,学员学习时间短学习效率低。可以在培训站实训场地引入钢轨探伤试轨,这样站段就可以将手推探伤仪带到实训场地进行强化训练。在后期的课程安排中,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实作课程在实训场地,利用试轨进行高效练习。同时学员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自行在试轨上练习,大大增加了学员在轨道上练习的时间,不仅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缩短从培训结束到上线后单独执机的时间,提高整体培训效果。

四、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钢轨探伤工现场作业效率和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首先要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这需要我们从课前、课中、课后去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实作设施,加强教师教学管理及学员过程管理,并积极解决学员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只有这样从全方位加强管理,才能提高学员整体素质,提高培训通过率,缩短整个培训周期。也才能适应当下铁路高速发展的需求,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马跃平. "浅析钢轨探伤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 铁道工务探伤技术研讨会 2013.    [2]智成亮. 提高钢轨探伤质量的有效途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