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新时代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策略研究

齐学霞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档案馆   300110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津社保档案馆利用网络、多媒体、陈列展等多种编研形式,形成了载体形式多元的档案编研作品。并探索通过完善编研机制,利用多种编研手段等举措,开拓创新编研成果,力争更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档案编研 信息技术 编研模式

档案编研是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制作过程。它是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部门弘扬档案文化、激发服务活力的重要手段。天津社保档案馆多年来不断强化档案管理能力,深入研究档案资源利用,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尤其重视档案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档案编研作用,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编研工作。

1天津社保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成果

1.1以网络为宣传主阵地,为事业发展及经办一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弘扬社保文化,更好的发挥档案编研成果,天津社保档案馆在夯实基础编研工作的同时,打破原有编研模式,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公共服务“社保大事”栏目下开设了“天津社保历史上的今天”、“图说天津社保”、“天津社保大事记”、“述说天津社保”四个编研版块。经过三年的实践,四个版块共发布编研作品59篇,共计20余万字,点击量达到15000次。与以往传统的纸质编研成果相比,这种网络上方便快捷的展示形式,得到了兄弟单位及系统内同仁的一致好评。

1.2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编研,再现辉煌历史

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举办社保档案陈列展。整个展览共分为“前言”、“历程篇”、“保障篇”、“服务篇”、“管理篇”、“党建篇”、“关怀交流篇”、“机构篇”、“展望”9个部分,共展出386幅图片、153件实物。展览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回顾了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百年光荣历史。全景展现了天津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了从“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根本性转变,建成了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3开展“前辈讲历史”活动,为丰富档案编研提供素材

为了让天津社保的发展历程得到充分的追溯和展示,以激励今人、启迪来者,开展了中心系统“前辈讲历史”活动。通过采访,唤起老干部开创社保事业的红色记忆,记录下了许多不为后人所知的辉煌历史和动人事迹。形成了23.5小时的珍贵回忆视频资料,转换成文字资料共计4万余字。在此基础上,以追述回忆前人或口述社保变迁、事业发展、创业经历、奋斗历程的形式,配以馆藏中查找到的相关实物和照片档案,编写出版了《我在社保的心路历程》一书。不但获得了口述历史、丰富了馆藏口述史料,而且助推了档案编研工作,还探索出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1.4着力专题档案编研,迎合公众文化需求

高度重视本系统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专题档案的收集、整理及编研。通过抗疫纪实,留下动人瞬间,弘扬抗疫精神。迎合百姓群众的公众文化需求,依托档案、拍摄专题纪录片,发挥档案最直接最有力的历史凭证作用,成为天津社保档案馆档案编研开发的一大特色,组织拍摄了《幸福天津》、《镌刻幸福》、《民生大计》、《共享晨光》、《迎难而开》等纪录片,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改变。

2 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选题面窄,编研深度广度不够

档案编研多数选题还是以大事记、组织沿革及文件汇编等为主,编多研少、实用性、针对性不强,编研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契合时代需求,利用价值不大。

2.2模式落后,新技术应用不充分

虽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趋成熟,但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应用还不深入,还没有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

2.3宣传手段落后,未能起到实际效果

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意识欠缺以及利用手段落后等,导致一些编研成果未能有效满足用户利用需求。

3新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策略

3.1开拓思路,创新模式,满足公众阅览需要

一是编研理念扩大化。树立“大编研”理念,多元化拓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紧跟社会文化脚步,主动以公众的文化视角观察档案,及时发现契机,将档案文化服务、产品提供给社会。二是编研模式自动化。设计开发自动化编研模块。模块执行自动搜集程序时,会根据命令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进而从各个门类、各个载体形式的资源当中提取有效信息;模块执行自动编辑程序时,会根据选题,自动查找、筛选资料,套用给出的模板输出格式,自动形成编研成果;在执行自动需求调查及读者反馈程序时,自动发布编研计划、近期选题、编研成果等,使选题立项、合作交流、信息反馈等更加便捷。

3.2深挖馆藏,注重搜集,丰富档案编研素材

档案编研工作在深度挖掘现有馆藏资源的同时,还要拓宽范围,丰富编研素材。在编研素材的选择上,除了紧紧围绕经办工作中心,服务系统内人员的同时,更要贴近民生,使更多民众通过编研成果进一步了解社会保障,更好的支持社会保障工作开展。走“以编促征,征编结合”的新路子。做好系统内外档案资源的征集工作,尤其要加强系统内退休老干部工作时期历史档案的搜集,继续开展“前辈讲历史活动”,在搜集“口述历史”的同时征集相关实物、声像等档案资料。加快档案文化资源的信息化转化,将馆藏档案及征集来的散乱的资料,按照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形成专题档案资料数据库,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夯实编研的基础。

3.3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化档案编研合作

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档案部门仅仅依靠自身馆藏资源,难以不断推陈出新,成就精品。应突破专业限制,打破部门间、行业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开展馆际间合作。与各级各类档案馆合作开展档案编研。充分利用各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专业特色,合作开发编研成果,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档案编研合力,打造出更多的档案编研精品。二是改变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传统模式,走出去与图书馆、博物馆、地方史志部门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借助这些机构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实现“编”有广度,“研”有深度,使编研成果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周林兴,韩永继.由“灰”到“白”:档案编研成果公开性转变探析 [J].浙江档案,2020(4):18-20.

[2] 赵力华.从扩大社会影响力视角论档案编研价值取向的调整 [J].北京档案,2017(1):34.

[3] 张军,梁绍红,姜超.全面对接数字政府建设 推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浙江省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情况综述 [J]. 浙江档案 ,2019(7):12-13.

作者简介:齐学霞,女,1983年1月15日,汉,天津,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档案利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