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普通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

陈世然

四川川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在铁路施工中,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是重要内容,施工质量与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故就需严格遵守施工设计展开各环节施工,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强化施工质量的工程,这也是避免铁路施工质量不达标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普通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普通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铁路工程占据重要地位,起着推动的作用,这就对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全线通行的安全性等。但就实践情况来说,铁路施工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难度较大、质量欠佳等,导致列车通过时会有明显的冲击,甚至还会导致路基变形。而合理的展开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则能有效避免一些问题,这也是促进列车通行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关键。

1、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存在的问题

1.1因路基变形而引发的沉降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站场过渡段的施工所用的填料一般为填土,而填料颗粒间有空隙,受施工时无法全部压实的影响,导致后期投入使用时往往会因自身重力及外力的干扰,导致填料发生压缩下沉情况。另外,站场路基过渡段的位置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施工时受难以压实的影响,填土密度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继而增加了路基沉降风险[1]

1.2铁路运营期间地基沉降

在铁路运营期间,往往会受到地基、桥梁等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而导致沉降情况的发生,此时过渡位置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跳车情况,进而路基就会有下沉变形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铁路轨道,为铁路运营埋下了安全隐患。

1.3铁路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设计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的过程中,如若未充分考虑该段的特殊结构,就会直接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或是不可行。同时,对于施工碾压如若规划不够完整,或是所使用的填料与实际施工要求不符,则会直接降低路基过渡段施工质量。

2、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完善相关准备工作,这不仅可为施工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且也是促进施工安全性提高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需严格的落实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尤其是要对过渡段的结构、位置等展开细致的检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与实际存在的差异问题,并反映给设计单位,以确保图纸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还需展开对施工区域地质的勘察,并对该区域的地质水文信息进行收集,避免不完整情况的发生;将施工时需应用的材料及机械准备好,并检查材料的质量,避免不合格的进入到现场,机械的性能也需无异常,旨在为施工的顺利展开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碎石填料的选择,需确保其级配的适宜性,可基于级配碎石拌合站的情况下进行,并将碎石的配合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旨在满足施工要求。在施工中,作业指导书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如若缺乏科学性,或是合理性,则会直接影响施工的顺利展开,故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规范要求完成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并将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标准等予以明确,促使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避免做出施工随意等行为,从根本上为施工效率及质量提供保障。

2.2地基处理

一方面,浅层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若该段存在地下水丰富的特点,在换填处理时就可使用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将土换成砂等,基于此类材料优势发挥的前提下,可避免后续施工中发生渗水等问题,有利于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另一面,还需合理应用排水固结法和预压法,前者主要是基于竖向排水井布置的前提下,将图中的空隙水慢慢的排放出来,当地基出现同结变形后,地基土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强,对于饱和软弱上层的处理,此方法尤为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如若该段为泥炭土,考虑其渗透性较差,故就需慎重使用。后者包含的方法较多,包括路堤荷载预压法、强夯法、真空预压等,路堤荷载预压法主要是通过路堤荷载实现对地基上总应力的增强,促进地基固结沉降速度的加快,最终达到促进地基强度提高的目的,此方法与排水固结法联合应用,可获取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强夯法主要是基于夯锤大力冲击的前提下,地基可有强烈震动及动应力产生,能够促进土体强度的改善,实现对压缩性的降低;真空预压是在总应力不变的前提下,以降低孔隙水压力的方式促进有效应力的增强,促进土体压缩度及强度的增大,对于软土地基,此方法的适用性较高[2]

2.3过渡段台(涵)背封闭处理

一般而言,在桥台施工中,如若所开挖的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台背基坑就极有可能会有水洼形成,对此为防止因地下水上溯而引发的深度冻胀,台背基坑继续使用C25混凝土展开回填处理,厚度在2m以上,并将排水管道埋在混凝土顶部,旨在达到排水的目的。另外,涵洞需事先落实纤维砼与防水层的保护工作,应用全站仪放样实现埋设中沉降观测桩的测量,将路基过渡段的尺寸计算出来,并明确过渡段的填筑范围[3]

2.4严格控制填筑厚度

在填筑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时,需严格控制松铺的厚度,约30cm,参照机械压实遍数,经多次检测合理明确各填料在填筑中的合适松铺厚度。同时,在进行填筑施工时,还需将摊铺的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各粗细填筑料分布不均匀情况的发生,这也是防止离析的关键。在摊铺散料的过程中,可合理运用推土机,并由专门的人员展开补料、翻拌等工作,旨在避免填筑质量不达标情况的发生。

2.5机械填平

在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的施工中,所选择的机械需具备有天平较高的特点,结束填筑施工后,需将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当填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就可通过推土机的使用展开粗平处理,结束后再利用平地机落实精平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填料平整度的控制,可利用水准仪来实现,刮平施工操作时则需由中间至两边的方向展开[4]

2.6变形情况及控制

针对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而言,需严格遵守设计施工要求,参照图纸有序的完成施工,基于横向等检测网络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检测施工过程,合理的对地基变形,或是沉降情况进行预估,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及质量。同时,还可基于沉降预测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评估技术,合理设计路基施工,旨在预防路基沉降等情况的发生,以免后期投入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7完善基底处理

在此过程中,需进一步对铁路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基于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展开基坑的开挖施工,之后落实过渡段基底的承载力实验,并复核地质情况,结合相关实验数据实现对施工路段地质情况的判断,以避免不满足相关要求情况的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为此项工程的关键施工内容,为避免其质量不合格情况的发生,就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展开施工,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性,这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同时,还需将施工工序进行控制,防止支撑轨道基础刚度出现变化,路基和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化也需呈有序均匀状态,旨在不断促进过渡段路基施工质量的改善,为列出通行安全及快速性提供保障,为铁路运营安全奠定基础。另外,还需重视站场路基过渡段施工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尽量降低不良影响力,确保铁路的综合效益,这对于促进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志刚.京沪铁路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技术[J].2019(4):178-179.

[2]张晓峰.过渡段在铁路中的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2020(4):79-80.

[3]魏晓亚.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60-161.

[4]张述毕,杨朋东,周本胜,等•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J].云南水力发电,2019(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