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气象服务作用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发挥气象服务作用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

索南措

青海省玛多县气象局,青海 玛多 813500

摘要:自古以来就有农民靠天吃饭一说,农牧业是最易受到天气影响的行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给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气象服务行业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农牧业得以蓬勃发展,离不开专业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气象服务的预报预警对农牧业的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阐述了气象服务作用在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对气象服务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农牧业

引言:

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发展较快,气象服务网使用率已经覆盖了全社会。除居民常用的公众气象服务外,发展到专业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以及科技服务[1]。气象服务在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成为居家必备。气象服务在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上应用广泛。虽然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相对时间较短,其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毋庸置疑,气象服务在助力农牧业和预防气象灾害上,以及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气象服务作用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的应用

青海位于我国西部,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常受干旱、高温、干热风、寒潮、冰雹、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由于青海农牧业较为发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迫切。气象服务的传播途径多以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媒体传播。

(一)气象预警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

气象预警在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多数地区建立了自动化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实现自动化采集数据。气象部门实时观测地方气候变化,如观测有不正常天气,会第一时间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其中包括灾害到达的区域、灾害强度等级以及覆盖的范围等,确保农牧民能够做好准备,及时防御气象灾害。同时预警信息还能制定出合理应对建议。如降水少气温偏高时,预警信息会提醒,请注意森林防火以及防火等级等。气象服务的及时预警,减少了气象灾害给农牧民带来的损失。

(二)随时启动预警联动机制,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

目前,气象服务部门通常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及MICAPS[2]。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可以预测短期气象变化,精确到能够监测强对流、中小尺度等对流天气。提前3-4天发现天气潜在的变化,启动预警联动系统。对相关部门发出详细的气象灾害警报,能够得到部门联合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时间使灾害降到最低。

(三)指导农牧业的生产,助力防灾减灾

农牧业的防灾减灾,除对气象预警,提早防护以外,还要从农牧业根本上解决。气象服务在农牧业生产上还有着重要用途。农牧业的种植,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水分等。随着网络技术科学的发展,气象服务不仅能够监测天气,还能监测土壤及农牧作物生长的环境。气象服务精确到对不同的农牧作物需要的气象条件,以及一种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不同气象,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能够全面分析地方农牧作物生长情况,播报土壤和生态环境监测分析结果。方便农牧民及时调整温度、水分及土壤等,使农牧作物的生长更加茂盛。强壮的农牧作物对自然灾害有着一定的抵御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牧业的防灾减灾。

(四)人工改变天气,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

近年来,通过人工影响改变小范围内的天气状况,使农牧业获利匪浅。地区久旱无雨,气象部门如果监测最近天不下雨。就可以影响天气进行人工降雨。如果监测到是冰雹天气,可以人工消雹等,缓解灾害的蔓延。

二、气象服务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的策略

(一)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气象部门监测预测预警的精准度是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的关键。气象部门应建立以全省规模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建立先进的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天气雷达监测网,以及防雷减灾系统、防雹增雨系统,增强气象预报的精确度。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只有提升预测预报预警的能力,才能使相关部门做到有备无患,更是保障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加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建设,发展现代化农牧业

农牧业的防灾减灾不能只依靠气象预警,还要从种植的农牧作物、从土壤开始抓起。应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网以及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站。便于更加合理地安排农牧业的种植。结合近年来农牧产业的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地调整农牧作物的布局;对现有的设备设施加大整改力度,加大高科技的投入力度,使之不断趋于完善,以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系统,从农牧作物根本上增强抗灾能力,降低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进而推动现代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牧业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力度

首先,气象部门应积极向地方群众大力宣传气象灾害及防御的相关知识。提高民众的防御意识和能力。多渠道地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如可以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进行宣传讲座、发宣传册、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科普宣传。组织农牧民进行防灾减灾的培训。经常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不断完善气象信息发布的内容和方式,并积极与民众互动。提升民众整体防灾减灾意识,确保每位公民都能正确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四)建立高效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

加强气象部门、农牧业部门、当地民众及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构建防灾减灾的信息交流平台,将各类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规范。充分利用应急气象服务系统。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各部门能够迅速出动人力、物力,做到各司其职,又能协同一致。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建立高效的防灾减灾机制,是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

(五)完善气象资料数据库,双重保障灾害预测的精准度

对每次发生的气象灾害和灾害分布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对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完善气象资料数据库。结合本地历年气象资料、监测区域内的气象要素数据信息,对区域内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气象灾害的发生。从人工到智能,双重预测预判,增加灾害预测的精准度,提前采取措施,将灾害降至最低。

三、结语:

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牧业的生产不容忽视。防灾减灾体系的完善是推动农牧业发展的最大助力。有关领导和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预报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建设,发展现代化农牧业、利用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立高效的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资料数据库,双重保障增灾害预测的精准度、加大农牧业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力度是气象服务助力农牧业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参考资料:

[1]郭璐.平顺县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04)141-142

[2]周丹,张雷,顾黎燕.气象服务在涿州市防灾减灾及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0(11)109

作者简介:索南措(1993—)女,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