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齿锥齿轮断齿故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直齿锥齿轮断齿故障分析

刘彦雪*,周佳,李伟超

中国航发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常州 213022

摘      要:某型发动机分解检查中发现上传主动直齿锥齿轮发生断齿故障,经失效分析确定该轮齿断裂性质为弯曲疲劳断裂通过原因排查与分析,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确认断齿主要原因是齿厚超差导致齿轮啮合位置偏离设计要求;齿根圆角存在接刀尖边;齿轮加工精度不达标,轮齿齿根加工质量较差;共同作用导致齿根弯曲应力增大,齿轮抗弯曲疲劳能力下降,不再满足弯曲疲劳寿命的设计要求。

关  键  词:锥齿轮断齿;弯曲疲劳;有限元仿真

中图分类号:V323.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某型发动机在工作近400小时后,分解检查中发上传主动直齿锥齿轮发生断齿故障,如图1所示。经失效分析检查,齿轮及断裂轮齿的断口均呈现明显的疲劳特性,如图2所示。断裂轮齿的断口分两个区域:小头端及工作面一侧断口平坦,可见明显的扩展棱线,面积占整个断口的80%以上;大头端及起动面一侧断口起伏较大,两个区域可见弧形界面。平坦断面为疲劳区,起伏较大的断面为瞬断区。此外,从疲劳区棱线收敛位置,可大致判断疲劳起始于轮齿工作面距小头端约1~3mm的齿根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疲劳源约为2mm长的线源,源区未见冶金缺陷;选取断裂轮齿和相邻的完好轮齿进行渗碳层金相、硬度以及深度检测,完好轮齿和断裂轮齿渗碳层组织评级为1~3级,为合格组织。

说明: E:\C0017 analysis\00-最终报告修改\01.png    说明: E:\C0017 analysis\00-最终报告修改\断口图.png

主动直齿锥齿轮断齿                              图断口形貌

经失效分析确认:该故障齿轮的轮齿断裂性质为弯曲疲劳断裂,疲劳源为线源,疲劳起始于轮齿工作面距小端约1~3mm的齿根表面;未发现零件存在材质、渗碳、热处理方面的问题;齿轮齿根圆角存在过渡不良的加工缺陷;轮齿接触痕迹偏小端及齿顶。

故障原因复查

结合已有的失效分析结果,从设计,加工工艺,齿轮加工质量、安装质量、啮合质量,外部载荷等多方面锥齿轮断齿故障的原因进行排查及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与故障相关的问题。

1)齿轮大端弦齿厚要求为3.04mm3.10mm,故障齿轮的大端弦齿厚为3.30mm,齿厚超差较多;且其工作面齿根圆角过渡不良,存在磨削产生的接刀尖边,见图3

2)对故障齿轮表面形貌进行显微观察,其齿根附近可见明显均匀的加工痕迹发现齿面波峰波谷偏差值可达到10μm,齿面粗糙度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加工精度可能未达到7精度,见图4

3)故障齿轮实际啮合痕迹偏小端及齿顶;检查装配记录发现首次装配齿轮印痕不理想,其工作面着色痕迹偏长而起动面偏短;工厂试车结束后齿轮啮合痕迹较着色时变长,提交处理后使用。

E:\2022年工作\2022-高工评审资料\快速论文发布\tu 3.png 

图3 齿根圆角存在过度不良                  图4 齿根圆角存在过度不良

故障机理分析

1)圆角尖边对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分析

根据当量齿轮分析理论,建立锥齿轮当量齿轮的二维简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接刀尖边对齿根弯曲应力状况的影响分析,主要使用的分析工具为ANSYS,设置单元类型为plane182平面单元,采用30度切线法进行加载,主要分析结果图5所示。

图5  接刀尖边对齿根弯曲应力影响

由计算分析可知:齿根加工出现接刀尖边会导致应力集中现象,齿根最大弯曲应力普遍提高30%~40%,削弱了齿根弯曲强度,势必会响轮齿寿命;加工接刀尖边高度越大,致使截面突变程度增大,会导致齿轮齿根的最大弯曲应力进一步的增大。

2)齿轮偏载对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分析

故障齿轮的齿厚超差0.2mm,其配对齿轮的齿厚合格,装配记录显示齿轮啮合间隙合格。由此可知:齿轮在装配时的实际安装距较理论安装距偏大,即齿轮实际装配位置较理论位置产生轴向外移,造成装配误差。根据齿轮啮合理论,完成直齿锥齿轮齿面构建,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装配误差对齿根弯曲应力状况的影响分析,主要使用的分析工具为ANSYS建模工具为UN NX建模精度为0.001mm采用mm量纲进行建模分析。齿轮采用3齿轮模型,通过接触对完成齿面载荷施加,基体单元为SOLID 185,分析主要结果见图6

图6 齿轮偏载对齿根弯曲应力影响

由计算分析可知:小齿轮轴向外移0.2mm,会导致接触区偏小齿轮根部,出现偏载现象,同时最大弯曲应力增大50%左右大齿轮轴向外移0.2mm,会导致接触区偏小齿轮齿顶,同样出现偏载现象,最大弯曲应力增大60%左右;齿轮偏载导致齿根弯曲应力增大较多。

3)齿轮加工缺陷对齿根弯曲应力影响的综合分析

根据齿轮参数,为进行上传主动直齿锥齿轮齿根弯曲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建立无加工缺陷的齿轮在理论啮合状态下的简化三维实体模型,并对其分块进行单元网格的划分,见图7。对上传主动锥齿轮起动面0.4mm齿根圆角中部位置处插入0.1mm高度的加工缺陷;模拟装配时,两齿轮各在理论啮合基础上沿轴向外移0.1mm,插入加工缺陷的分析模型见图

8

说明: E:\C0017 analysis\C0017齿轮断齿故障分析报告\彦-终选\002.png     说明: E:\C0017 analysis\C0017齿轮断齿故障分析报告\彦-终选\005.png

无加工缺陷模型                        图插入加工缺陷的模型

将啮合齿对附近的单元尺寸加密,定义两齿轮为单齿面啮合接触,接触类型设置为不分离形式(No Separation),施加工作扭矩,对无加工缺陷标准装配模型及有加工缺陷的偏载模型分别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图9。由计算结果可知,插入加工缺陷后,齿根弯曲应力增大约57.21%,且齿根最大弯曲应力的分布位置发生变化。

加工缺陷对齿根弯曲应力的综合影响

分析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此次主动直齿锥齿轮断齿故障的分析结论如下:

1)齿厚超差引起齿轮的装配误差,导致齿轮啮合位置偏离设计要求,出现啮合偏载(啮合位置偏向小端及齿顶),齿根弯曲应力增大

2)齿根圆角存在接刀尖边导致齿根应力分布改变,出现应力集中齿根弯曲应力进一步提高;

3)此次主动直齿锥齿轮断齿性质为弯曲疲劳断裂,故障主要原因是齿轮齿厚超差导致齿轮啮合位置偏离设计要求,同时齿根圆角存在接刀尖边,两者共同作用导致齿根弯曲应力增大,齿轮抗弯曲疲劳能力下降,不再满足弯曲疲劳寿命的设计要求。此外,齿轮加工精度不达标,轮齿齿根加工质量较差进一步促进了齿轮断齿故障的产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润方,王建军.齿轮系统动力学[M].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

[2] 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第2卷)[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陈聪慧.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常见故障[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4] 张展. 齿轮传动的失效及其对策[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 杨国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实用技术丛书[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6] 林基恕主编.传动及润滑系统.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12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

[7] 许洪基,陶燕光,雷光主编.锥齿轮及准双曲面齿轮传动.齿轮手册(上册)(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页  第1